1 / 4
文档名称:

古诗静夜思翻译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静夜思翻译赏析.doc

上传人:雨林小课堂 2022/1/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静夜思翻译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静夜思翻译赏析
《静夜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
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言】
《静夜思》 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小诗。此诗描写
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
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
诵。
【注释】
⑴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⑵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今传五种说法。
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 “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 ‘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义,即坐卧的
1
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 ,《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 、“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 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 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 26 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 《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 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
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
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 “举头”,从“举头”
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
2
象的月夜思乡图, 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 /b/682htm ,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 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 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