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古诗三首(独坐、忆江南、望).ppt

格式:ppt   大小:1,693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三首(独坐、忆江南、望).ppt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11 文件大小:1.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三首(独坐、忆江南、望).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三首?㈠独坐敬亭山?㈡望洞庭?㈢忆江南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学生必读教学参考课后作业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幼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创作出很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独坐敬亭山 zhong niao gao fei jin , gu yun du qu xian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xiang kan liang bu yan, zhi you jing ting shan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背景简析字词讲解情感体会图片欣赏敬亭好风光敬亭好风光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 753 )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的时间已有整整十年了。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 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3尽:没有了。 4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5厌:满足。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 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一、讨论下列问题: 1、全诗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能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诗前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能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二、交流课外积累?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