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农的认识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5页
农又称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5页
“三农”问题是一个大系统,“三农”与“非农”是一个更大的且更为复杂的系统,具有易相发展关系的特征。“三农”易相发展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5页
农业
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5页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为此,我“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5页
农业发展水平
一、农业劳动力素质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有接近一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非农产业中,而把农业生产留给了妇女、儿童和老人。我国农村技术推广人员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1200,而发达国家为1:100。
二、生产能力
无论是从农业人均产出角度还是粮食单产角度,我。以农业最核心、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为例,除了水稻杂交优势等少数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外,其他均缺乏总体优势。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5页
三、机械化水平
自2004年我国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套),农机总动力已达10亿千瓦,农机化水平加快。我国小麦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提高到30%以上,玉米机收割水平提高到40%。
四、科技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支持不断增强,用于农业科研研究的预算不断增加,但我国农业科技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低水平甚至是重复性研究比较多。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5页
农村
农村,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5页
特点
农村同城市相比有其特点:①人口稀少,居民点分散在农业生产的环境之中,具有田园风光;②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③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农村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沿海地区已先后和数量不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营的自然经济。④地方习俗较浓厚。多数农村有本地的一些约定熟成的习惯风俗。⑤交通不发达,相对城市的交通来说,农村的道路多为泥泞的乡间小路。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5页
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