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慢性充血健康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68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充血健康教育.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1/12 文件大小:6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充血健康教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性充血健康教育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2页
(一)康复健康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了解病人疾病状况、心功能情况、有无气促、咳嗽、咳痰、出汗、肺部啰音、并发症等;了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了解病人及家属心理情况,有否焦虑,情绪不稳定心理;对康复的需求等。
(2)对康复知识学****的需求: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学****能力及对疾病的人是程度;了解病人及家属对康复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病人及家属对康复治疗,康复知识学****掌握的要求。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2页
(二)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以循环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可分为压力负重和容量负重。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人,其心衰症状由下列因素所诱发;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2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和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多过快等。4体力过劳和情绪激动:如暴怒、妊娠等。5其他: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用药不当等。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2页

1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量降低的综合征。
2右心衰竭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3全心衰竭:此时左右双侧心力衰竭的表现同时存在。左心衰竭的肺淤血表现可因左心衰竭而减轻。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2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长期反复发作,心功能低下,严重病人影响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可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纠正组织、器官因淤血和灌注不知所致的影响,增强机体抵抗力。教会病人正确的呼机方法,能够降低体力消耗及耗氧量,延缓病情的进展。运动疗法能降低安静心率和亚极量运动时的心率,相对降低定量运动时的肺通气量,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肌肉系统的血流量,提高最大摄氧量、运动耐力和无氧阈,改善与运动有关的症状,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2页

(1)康复适应症: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Ⅰ~Ⅲ级。禁忌症:失代偿性心衰病人。
(2)运动前心肺功能评定,运动中心电监察。
(3)方法:
   ①运动疗法:主要为医疗步行,踏车,腹式呼吸,气功,太极拳,放松疗法,医疗体操等。心力衰竭早期的康复治疗主要为呼吸运动,床边坐位及气功。运动强度一般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中峰值吸氧量的70%~75%,
   ②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进行运动锻炼时一般都同时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等。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2页
③心理疗法:方法有呼吸训练;开展能活跃人的情趣,促进心身健康,且易于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如:钓鱼,练书法,绘画,摄影等;个别或集体咨询,解答有关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保健措施,消除顾虑,纠正某些不良****惯,达到心理平衡。
(4)指导病人如何简化日常生活操作,减低耗氧量及体力消耗。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12页
(三)康复技术指导
  (1)医疗步行:在开始时应该为5~10min,每分钟2~4min间隔休息1min。运动时间可按1~2min的长度逐渐增加,知道30~40min。运动采用小强度,运动量的增加应小量,缓解,过快地增加运动量可明显降低病人对运动的耐受性。准备活动与结束活动必须充分,最好不少于10min,以防发生心血管意外。
  (2)呼吸训练:站立或静立,全身放松,身体前倾或扒在桌上进行呼吸,或一边行走,一边深呼吸,气功入静,将思想集中在丹田穴,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随着缓慢均匀的呼吸,有意识地从头部向下一段段地放松,达到全身松弛入静。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12页
(3)坐位训练:左心力衰竭病人可以坐位进行肌肉的动态抗阻训练,指导病人举较轻的哑铃,拉一拉较轻的滑轮重力器,抬一抬腿等运动,提高心脏功能容量。
  (4)心力衰竭病人的康复运动,热身运动及整理运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教会病人Berg主观用力程度的记分法,使病人能在以后的日常运动,生活中掌握运动量。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12页
(四)康复护理健康教育重点
  (1)饮食: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维生素饮食,晚餐宜今少量清淡饮食。控制钠盐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水肿,以低盐饮食为主,一般限制在每日5g以下,忌食盐腌制品。
  (2)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健康,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