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情诗——《雨霖铃》.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诗——《雨霖铃》.doc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2/1/12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诗——《雨霖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诗——《雨霖铃》
情诗——《雨霖铃》
第2页 / 总合31页
情诗——《雨霖铃》
情诗——《雨霖铃》
  《雨霖铃》原文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nǎ)堪,冷淡清秋节,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汉族,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常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以为是风流之人而宦途不好,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虚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而得名。创作《鹤冲天》当年考中进士。谁知"忍把虚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致使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一生精力作词,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时代大批制作慢词的第一人。柳永鼎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均分秋景,齐头并进。他精通乐律,熟习旧调,并擅长汲取民间语言,理解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归纳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荣,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游役的伤心。其作品常常把写景、叙事、抒怀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款式。其代表作品集为《乐章集》。又被列为婉约派四大旌旗之"情长"。
情诗——《雨霖铃》
情诗——《雨霖铃》
第2页 / 总合31页
情诗——《雨霖铃》
  《雨霖铃》简介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走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各种悲凉、冷淡的秋季情形衬托和衬着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分离图。作者宦途失落,不得不走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两重的难过交叉在一同,使他感觉分外痛苦。他真切地描绘了临别时的情形。全词由别时眼远景入题。起三句,点了然时地光景,以暮色苍苍,蝉声悲凉来衬托分其他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动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假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行程,令人感觉离情的无穷愁苦。下片重笔宕开,归纳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淡悲凉的暮秋,又不一样于平常,将伤心推动一层。"今宵"二句,假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悬、晨风吹拂的杨柳岸,勾画出一幅幽静凄冷的自然景色画。末以痴心语挽结,情人不在,吉日良辰、无穷风情统归徒然,情义何等执着。整首词情形兼融,构造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顺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情诗——《雨霖铃》
情诗——《雨霖铃》
第4页 / 总合31页
情诗——《雨霖铃》
2017-04-16   《雨霖铃》原文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分别,更那(nǎ)堪,冷淡清秋节,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汉族,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常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以为是风流之人而宦途不好,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虚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而得名。创作《鹤冲天》当年考中进士。谁知"忍把虚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致使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一生精力作词,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时代大批制作慢词的第一人。柳永鼎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均分秋景,齐头并进。他精通乐律,熟习旧调,并擅长汲取民间语言,理解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