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人的性格作者简介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 1845 — 1932 ) ?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 1872 年来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返回美国。? 1906 年,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著述了十来本著作,每一本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人的他一生素质》即是他在华传教二十二年之后,于 1894 年成书出版的一部代表作。 2 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 3《中国人的性格》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仅影响了西方人、日本人的中国观, 甚至对中国现代国民性反思思潮,也有很大影响。 1《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与研究中同民族性格的最有影响的著作。 10. 思绪含混 20. 仁爱之心 21. 缺乏同情 22. 社会风波 23. 株连守法 24. 相互猜疑 25. 缺乏诚信 26. 多元信仰 11. 不紧不慢 12. 轻视外族 13. 缺乏公心 14. 因循守旧 15. 随遇而安 16. 顽强生存 17. 能忍且韧 18. 知足常乐 19. 孝悌为先漠视精确?向一位卖肉馅汤团的人打听每天做多少这样的汤团,他回答说,大概“一百斤面粉”,至于这些面粉能做成多少汤团,这个问题只能留待询问者自己去猜想。?每个买卖人至少有两种秤,一种是用于买的,另一种是用于卖的。他们不买现成的秤,除非是杆旧秤,因为情况在变, 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买卖人的需要而定。?说人的年龄大小也是如此,其中尤其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说一位老人有“七、八十岁”,其实是去年才满七十岁?中国人并不确切知道他的村子里有多少人家,他也确实不想知道。他始终不能明白那些想知道这个数字的人到底为了什么。只有“几百”、“好几百”,或者“没多少”,而没有准确的数字,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顺而不从?要一个苦力割草,给他一把锋利的外国镰刀,他微笑地接过镰刀表示赞同。但后来在干活的那天,他用的却是一把中国镰刀,由大约 4英寸的旧铁片加上一个短柄做成的。他似乎在说: “旧的更好。”?给洗衣工一台外国的洗衣机,洗起衣服来既节省时间,又省肥皂,省力气,最重要的是洗得干净;再加上一台绞衣机,既不费力又不损坏衣服的纤维。但是,洗衣机和绞衣机都被丢在一边,成了“有用的废品”,洗衣工仍然像往常一样搓洗和拧衣服,衣物都被洗坏了。?中国人能够不失风度地接受指责,正好说明中国人具有“顺”的天性。中国人能够耐心地、专心地听你指出他的缺点, 并乐于接受,还说: “是我错,是我错。”并保证,他会将你所指出的缺点立刻彻底地改正。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承诺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思绪含混?中国人习惯于用事实本身来解释事实。你问一位中国厨师, “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些盐? ”得到的解释是, “我们都不在面包里放盐。”“你们城里有这么多好吃的冷冻食品,为什么不留一点冬天吃呢? ”“是的,我们不留冷冻食品到冬天吃。”?你问: “你在这里住几天了? ”回答是: “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天了。”?有一位病人,他因脖子深度溃疡而每天都要接受治疗;当治疗到 18 天时,他说他的腿疼得让他睡不着觉。经检查才发现,他的腿上有一处像茶杯那样大、那样深的溃疡!他是想在他的脖子治好后才说他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