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边角边》教学设计-卢开贤.doc

格式:doc   大小:54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边角边》教学设计-卢开贤.doc

上传人:whetyo 2022/1/16 文件大小:5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边角边》教学设计-卢开贤.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
(边角边)教学设计
海口市桂林洋中学 卢开贤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我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二节《全等三角形断定方法》第3课时《边角边》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才能培养上,无论是动手画一个三角形, cm和3 cm,且它们的夹角为45°。画完后用剪刀剪下来,和其他同学剪的三角形比较,看看是否可以重合。 
(2)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 cm和3 cm,且其中一条边的对角是45°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出现了两种形状完全不同的三角形(如图)。
                   
由理论操作可知:当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确定,且它们所夹的角的度数也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
画完后,用剪刀剪下来和其他同学进展比较,看是否可以重合。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为什么两条边及一边的对角这三个条件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道理。
由此得: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
理论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边角边”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 、BD相交于点E,AE=DE,BE=CE,
求证:△ABE≌△DCE
证明:
证明:在△ABE和△DCE 中,
因为AE=DE()
∠AEB= ∠DEC(对顶角相等)
BE=CE(),
所以△ABE≌△DCE(SAS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为什么两条边及一边的对角这三个条件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继续稳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
抽学生到黑板上做
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
1.本课时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在学****过程中,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疑问?
3.这三节课我们学****了几种断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利于下节课的学****br/>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探究
二、应用  
五、小结
1)两边及它们的夹角;      例1
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例2
(边角边)根本领实: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结起来有一些成功之处,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下面我就对针对这节课谈一谈自身的感受,同时希望自已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弥补缺乏。本节在知识构造上,是同学们在学****了三角形有关要素、全等图形的概念及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为后续的学****内容奠定了根底,这一节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才能培养上,无论是动手操作才能、逻辑思维才能,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