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穴位埋线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穴位埋线技术.doc

上传人:麝月 2022/1/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穴位埋线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穴位埋线技术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穴位埋线技术本文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技术手册》,共十一篇,九十三章,涵盖中医各项技术。是为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中医医疗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提高 图3 、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进行背部选穴埋线治疗。,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先在进针点打出皮丘,然后向治疗要求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针至穴位处,~1ml左右。,将线的中心埋于皮丘下。右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同时用左手示指绷紧穴位消毒区下方的皮肤,右手中指夹住镊子随时准备去夹移动的羊肠线。左手拇指指腹对准埋线针的针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掌握进针角度和深浅度)进针(见图4),直至将羊肠线埋入穴位部位为止。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针,出针时应注意不要转动针体,左手用棉球或纱布按压针眼后,然后再做消毒处理。 图4 ,穴位埋线技术通常采用一次性针具治疗,出针后用棉签按压数分钟不出血即可,如果采用69式陆氏埋线针治疗,则治疗出针后要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外用敷料包扎。
二、常见疾病的穴位埋线治疗技术(一)哮喘(支气管哮喘)本病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身体劳倦等,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引起。临床可见喉间痰鸣、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痰多清稀或黄稠而粘。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宣肺降逆,化痰平喘。【处方】主穴:定喘、肺俞。,风热加合谷。。。、关元。。。【操作】将00号羊肠线2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5~6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二)鼻鼽(过敏性鼻炎)本病多因肺气素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而引起。临床以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为主症,以起病急,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为特点。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宣肺通窍,益气固表。【处方】主穴肺俞、大椎、至阳。。。。【操作】将00号羊肠线1~,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3~5个穴位,1个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三)休息痢(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或七情所伤,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结大肠,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而引起。临床以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健脾渗湿,理气止痛。【处方】主穴:脾俞、大肠俞、八髎、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脾俞。、命门。【操作】将0号或1号羊肠线2~3cm装入12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