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史学史第一章史学的产生第一节失学的萌芽一、中述的连续性; 2 、内容的丰富性; 3 、体裁的的多样性二、史,历史,史学“史”字, 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原意是指掌握文献记载的官职(史官)。“历史”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指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 即活的历史事实;一指历史的记载,即被史学家认识或掌握了历史事实。“史学”是指一门学问, 一门以人类客观历史为对象, 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它相当古老, 且无所不包,但“史学”一词, 产生较晚,“史学”由产生到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也由一个历史过程。三、口述史事和三代史诗口述史是最早所传播历史的手段, 它不仅在文字产生之前, 在文字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仍是一种重要形式,直到文字记载发展比较成熟, 书写工具比较方便之时, 口述史事才被记载并保存下来。在先秦口述史事一直在史事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说的历史(口述史事)内容有两大特点: 1 是传说人物被神话; 2 是英雄人物都是群众利益代表者。这既反映了当时认识水平的底下, 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历史观点。三代史诗是指夏商周时期以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为主要内容而编成的史诗。它们都是经过长期流传,不断加工完善起来的众人的作品。今天能见到的三代史诗主要保存在《诗经》中, 三代史诗与历史传说一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并对后来的某些史体有创始之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把《诗》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始称《诗经》, 汉时赵人毛苌所传的《毛诗》独传, 故又称《诗经》为《毛诗》。《诗经》创作的年代由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历时五百年之多,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为歌颂祖先神灵之辞。《诗经》的价值:1、是研究商周的重要历史史料; 2 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3 还描写了古人爱情与婚姻的情况。四、史官、档案、编年纪史官产生大约与“史”字同时。最初的史官除记事外, 还兼有多方面的职责, 地位尊贵显要, 官职是世袭的, 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机构的完善, 史官职责逐渐有了明细分工, 史官与中国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商周的甲骨卜 bu 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铭文,是我载的萌芽,即已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活动)的四个记事要素; 金文记事较甲骨文有发展, 不仅字数增加, 而且有明确的历史意识,这是一种质的飞跃。甲骨文: 是我国已发现的可识汉字体系。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