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文档
word
四 川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
《古代汉语一》单元辅导〔15〕
责任教师:吴会灵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 古代汉语判断句之定义
关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定义常也〞字的。如: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论贵粟疏》〕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X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赤壁之战》〕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word
word
文档
word
其中,例一、四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示;例二、五、七的“者〞是代词,同它们前面的词结合成“者〞字短语,用作主语,也有提示作用。
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不仅可以用语气助词“者〞,在句尾,不仅可以用语气助词“也〞,往往由于表达的需要,也有用别的语气助词的。如: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韩非子》〕
白起,小竖子耳。〔《毛遂自荐》〕
2·4主语可以省略。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省略,在文言中是很常见的。其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也有时承上文而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句末的“也〞就必不可少了。如: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子路从而后》〕
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晋灵公不君》〕
其中例一是表示承前省略主语,例二是对话承前省略主语,例三是对话自叙省略主语。
三 古代汉语判断句之常见形式
古代汉语判断句用法灵活,形式多样,笔者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谓语前不带副词的判断句,二是谓语前带副词的判断句,三是带判断词的判断句,四是句末带语气词“耳〞的判断句。
3·1谓语前不带副词的判断句。借助“者〞“也〞来连接主语和谓语达到判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情况。
3·1·1是有“者〞也有“也〞,结构形式是这样“……者,……也〞“……者也〞,如: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种形式前面用“者〞表示提顿,后面用:“也〞加强语气,在判定人物的某某·身份等时,常用这种“者〞“也〞俱全的判断句。
3·1·2无“者〞有“也〞,其结构形式为“……,……也〞,如:
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
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主语后常有一个停顿,用来代替“者〞,“也〞在此同样起加强语气作用。
3·1·3有“者〞无“也〞,其结构形式为“……者,……〞,如: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柳敬亭者,扬之某某人。〔《柳敬亭传》〕
word
word
文档
word
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使用的极少,“者〞仍然是起提顿作用,常用于判断人物身份、籍贯,事物的性质、特点等。
3·1·4 “者〞“也〞均不用的判断句,其结构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