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小学课外古诗五篇.doc

格式:doc   大小:99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课外古诗五篇.doc

上传人:琥珀 2022/1/19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课外古诗五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小学课外古诗五篇
正文 第一篇:小学课外古诗
1.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0. 塞上曲 【唐】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41.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42. 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43. 菊花 【宋】元贞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4. 回乡偶书 【唐】贺之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5.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但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46. 梅花 【元】王冕
5
三月东风催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4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8.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49.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0. 芭蕉 【宋】杨万里
骨相玲珑透入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51. 稻田 【唐】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52.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3.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4.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5. 秋夕 【
7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花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分享:
第二篇:课外古诗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
7
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