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伯伯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伯伯论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伯伯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伯伯论文摘要: 近年, 在校学生犯罪频繁发生, 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他们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大学生犯罪,分析和探究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以便拓宽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思路, 寻求更多切实有效的预防途径和措施。关键词: 犯罪原因;教育缺失;心理矛盾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矛盾(一)内心孤独与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的矛盾。大学生***感明显增强, 独立自主的期望增加, 内心秘密、思想、感情不愿轻易向家长、老师, 甚至同学吐露, 由此而产生内心的孤独感。于是就在网上找友或出外寻找“友谊”, 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容易被人引诱, 有的大学生就稀里糊涂地、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二)强烈的情绪冲动与理智控制较弱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情绪的兴奋性高, 两极变化大, 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 强烈而不稳定, 又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理智的控制能力却显得无能为力,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完全不顾及社会危害性及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三)在求职就业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一方面给大学生更多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以极大的压力。他们把这种苦恼与不安转化成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 误认为自己理想的破灭是社会或他人造成的, 因此总是寻找机会侵害社会或者他人,从而产生伤害、侵财等违法犯罪行为。(四)自尊的需要与自卑感的矛盾。这种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身上。自尊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需要。自尊的需要是指一个人希望尊重自己, 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并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就和地位等来获得他人的尊重, 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心理状态。当他们受到学校或老师批评时, 不从自身找问题, 反而迁怒于学校、老师甚至同学, 产生严重的抵触、逆反情绪, 容易发展成为一些违法犯罪团伙。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一)思想幼稚,感情用事。大学生既是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 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更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对于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 性格孤僻、性情粗暴、急躁, 步入大学后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交往经验, 而自尊心又过强, 易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在解决一些人际冲突纠纷时, 往往感情用事,采取激的偏,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从不计后果。(二)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 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 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 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 成了许许多多失败、悲惨生活, 甚至违法犯罪的罪魁祸首。有些学生明明晓得那样做是违法犯罪的, 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地走上了险路。(三)心理迷乱,故意突发。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渐熟期, 自控能力较弱, 易冲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许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