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治疗
Hello!
2021/1/12
2
您好!
2021/1/12
3
基础生命支持主要内容
早识别
早呼叫
早期高质量
如有指征,快速除颤
2021/1/12
4
同上
按压深度:胸骨下移 4-5
2021/1/12
23
理由
胸外按压对提供心脏和大脑的血流、氧气和能量供应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 5 比 4 更为有效
单一的建议幅度更容易理解和执行,因此摒弃“大约 45 ”和“用力按压”等提法
2021/1/12
24
强调胸外按压
2010年推荐
2005年推荐
基础生命支持()
如果旁观者未接受培训,旁观者应对循环衰竭的受难者时实施徒手按压(单纯按压),并强调在中胸部“用力快压”或在调度指导下进行。
只要是培训过的复苏者,都应该对心脏骤停受难者实施按压
如果培训过的施救者能实施通气,按压通气比为30∶2
2005年指南中并未指出培训过或未培训的差别,但有调度员指导未培训人员实施单纯按压的
2005年指南指出,如果复苏者不愿意或不能给予通气,可以只进行胸外按压
2021/1/12
25
理由
对未培训的施救者,徒手按压(单纯按压)简单易行,调度员也容易进行电话指导
在因心脏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中,单纯胸外按压与按压联合通气的存活率相似,但对培训过的复苏者仍推荐按压和通气联合
2021/1/12
26
调度员指导实施
2010年推荐
2005年推荐
医务人员
2010年指南中进一步强调,调度员应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对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的成人进行徒手按压
对可能窒息性骤停的患者(比如淹溺),调度员应指导进行传统
2005年指南中指出,在仅给予胸外按压时,通过电话予以指导更可取
2021/1/12
27
理由
与非专业人员不给予徒手按压相比,单纯徒手按压显著提高了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对由非专业人员救治成人的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接受徒手按压的患者和接受传统的患者,存活率基本相同
调度者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按压比进行传统要简单容易,所以除非患者有发生窒息性骤停的可能,否则目前更强调给予徒手按压。
2021/1/12
28
2021/1/12
29
环状软骨压迫
2010年推荐
2005年推荐
医务人员
不推荐心脏骤停时常规压迫环状软骨
仅用于有深昏迷的患者,除了按压和通气外,常需要第三者协助
2021/1/12
30
理由
压迫环状软骨可以预防胃胀气,并降低球囊面罩通气时反流和误吸的风险,但可能妨碍通气的效果
7个随机研究表明,压迫环状软骨可延迟或妨碍高级气道的置入,即使压迫环状软骨,仍部分患者发生误吸
培训施救者正确实施这一操作难度大
2021/1/12
31
电治疗(未变更内容)
在2010国际指南会议上,两项新发表的人体研究比较了1次除颤方案与3次除颤方案对室颤性心脏骤停的效果。结果表明,与3次除颤方案相比,双相波单次除颤方案可显著提高存活率
2021/1/12
32
2010欧洲指南使用流程
2021/1/12
33
高级生命支持的主要变更
推荐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定量检测,以确认和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监测的质量
进一步强调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检测自主循环恢复
在无脉电活动()/心脏静止的治疗中,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托品
2021/1/12
34
(续)
对症状性心动过缓,提高心率的药物作为起搏治疗之前的一种可选措施
对难以鉴别、节律规整的单形性宽波群心动过速,推荐考虑使用腺苷作为初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一旦恢复自主循环,应在进行骤停后续综合治疗,同时请专家进行多学科的的会诊和治疗,并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并使用低温治疗
2021/1/12
35
推荐二氧化碳波形图
2010年推荐
2005年推荐
高级生命支持()
对围骤停期气管插管的患者,推荐持续的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定量分析
对成人来说,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值(2)可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监测的质量以及自主循环的恢复(后图)
推荐使用呼气二氧化碳探头和食管探头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以前的指南指出,作为一个无创指标,2在期间监测心输出量非常有用
2021/1/12
36
理由
持续的二氧化碳波形图是确认和监测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最可靠的方法
由于血流必须流经肺循环才有二氧化碳呼出,因此二氧化碳波形图也是监测胸外按压是否有效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指标
2减低可见于无效胸外按压、心输出量下降或循环恢复后再骤停的患者,与此相反,自主循环的恢复可使2迅速飙升
2021/1/12
37
流程简化
2010年推荐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