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李密陈情表.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密陈情表.doc

上传人:qnrdwb 2022/1/2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密陈情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李密《陈情表》教案
广汉市第四中学校 许世宇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化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向谁陈情?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精品文档请下载)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场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气氛之中。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分析课文
(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 .老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场,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老师提供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四、完毕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可以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存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5
  
 教学过程:   
一、老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购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精品文档请下载)
分析课文(二)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达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答复,老师分条投影)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忠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本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精品文档请下载)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假设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李密最担忧晋武帝疑心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白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
5
“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详细分析。  
 5 .老师范读第四段。  
6 .老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响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