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终稿.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1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终稿.doc

上传人:fyyouxi23 2022/1/22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终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z.
**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专业
学习中心
**
**
指导教师


摘要
正当防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情况,明显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伤害,因而依法应当承当刑事责任的行为。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从其定义来看,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的行为,和正当防卫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防卫过当在客观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存在罪过,因为其是一种非法侵害行为,这也是防卫过当不同于正当防卫的本质特征,也是追究防卫过当人刑事责任的根底。
〔二〕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1、防卫过当的客体
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安康权。在这里,不法侵害人具有双重身份,即是防卫对象,又是犯罪对象。我国法律支持对不法侵害人的*些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同时不法侵害人还有他的合法权益,而这局部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
2、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
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
3、防卫过当的主体
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人犯成心杀人、成心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
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防卫过当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
三、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分析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辩证关系分析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一般原则,防卫过当负刑事责任是例外。防卫行为构成为防卫过当,其前提条件,必须具备正当防卫性质。也只有在正当防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防卫过当之情形。防卫挑拔、不适时防卫、假想防卫之所以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行为本身就不属于正当防卫之*畴。防卫过当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正当防卫性质。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的损害虽然超出了必要限度,但其防卫的性质并不因此而改变。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必须负刑事责任,事关罪与非罪的根本界限。但二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正当防卫一词中的
-
z.
“正当〞,是针对防卫权的行使而言的。在一定情况下,当行为人依法行使防卫权时,其行为性质就是正当防卫,反之就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防卫过当的实质,仅仅是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非防卫人在当时情况下无权行使其防卫权。既然有防卫权,其行为性质就属于正当防卫。正因为如此,刑法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过当行为的处分比拟宽容,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分〞。处分减、免之依据,在于防卫人行为性质仍属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在一般情况下不负刑事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应负刑事责任,这一负刑事责任的正当防卫的表现形式,就是防卫过当。将防卫过当视为正当防卫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树立起正当防卫原则上不负刑事责任的思想,有助于我们防止先人为主,将防卫行为与正当防卫二者割裂开来。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只要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本人以及他人的合法权利,防卫的对象是正在进展的不法侵害,不管造成何种侵害,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在此根底上,再去分析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此正确思维,对防卫正当与过当所掌握的尺度就比拟宽松,就不会轻易作出防卫过当的结论。
〔二〕相对防卫权实施的必要限度分析
普通防卫的合法成立,要求防卫强度必须与不法侵害强度大体相当。对防卫相当性的判定,以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为标准。“相当〞的界限,以尚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为其合法上限。防卫行为只要没有明显超过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即为相当。对必要限度的判定,应当从具体案件的实际出发,全面考察防卫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防卫客观条件;考察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缓急、侵害者的各种情况如人数、体力、工具、强度等不法侵害方面的情况;考察防卫主体的体力、智力、分析判断能力、气质类型,参加防卫的人数、防卫措施及造成的后果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等防卫方的情况,具体分析,综合判断。
通过直接考察防卫人期待可能性的有无来判断防卫限度,要求在确认防卫限度时就不能局限于防卫行为本身,而应考虑到防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