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宋才发青海省青海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5,54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才发青海省青海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22/1/23 文件大小:5.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才发青海省青海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宋才发:青海省青海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探讨
青海省青海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宋才发*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原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青海省政府拨款60万元,兴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设施供游人观赏,南北均有公路到达鸟岛。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西面的“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岛上最高点海拔3300米,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以产“龙驹”而闻名 资料见《飞雪飘洒,与天鹅共舞》,《青海日报》2009年1月7日,第7版。
。海心山四面临水,好似仙境,因而被人们称之为“仙山”。古人曾有诗云:“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 刘耀编著:《中国绝色风景》,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版,第388页。
海心山自古就是宗教信徒们修炼的佳境,据说很早就有人在岛上修行。汉代海心山建立了寺庙,以后信徒们不断地在此修建古刹、白塔,“山佛寺”已经成为这里的独特景观《最美中国资助游》编委会:《最美中国自助游》,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尤其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沙岛”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的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三块石”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参见《青海湖导游词》,以及具体景点的文字说明和介绍。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青海湖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注目的巨大宝湖,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的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湖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无鳞的特征为它赢得了“青海湖裸鲤”的学名,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步退化。湟鱼之所以要洄游,是因为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对它们的性腺发育、成熟是致命的。只有逆流而上,在上溯河流的过程中,湟鱼的性腺才会逐渐发育、成熟。所以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它们洄游产卵的季节。湟鱼产卵一般选择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沙,水深在一米以内、清澈见底的河道。找到合适的产卵地之后,它们唯一要做的只是静候河水达到合适的温度就开始排卵。洄游产卵是湟鱼生命中最严峻的考验,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