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HPV基因诊断试剂盒.pptx

格式:pptx   大小:1,490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HPV基因诊断试剂盒.pptx

上传人:xiarencrh 2022/1/23 文件大小: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HPV基因诊断试剂盒.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HPV基因诊断试剂盒
一、宫颈癌的概述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二、HPV的生物学研究
三、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四、宫颈病变的治疗
一、宫颈癌的概述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宫颈癌--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州地区丽水地区阳性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区。
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HPV基因结构
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 ( LCR)三个区域。
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与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 HPV无E3)。
L区分L1和L2,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蛋白。
LCR是E区与L区间-~***段,可负责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HPV的致癌机理
HPV以游离态感染上皮细胞后,可以持续存在于染色体外,不引起任何病变,或引起良性病变和低度病变,如尖锐湿疣或轻度不典型增生等。而癌变则与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密切相关。
高危型HPV DNA链通常在E1或E2的开放读码框内断裂,使HPV DNA整合入染色体脆弱区。E6和E7具有促进和维持整合状态的功能。
HPV E6蛋白间接抑制 p53活性,阻碍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负向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HPV E7蛋白与pRb结合后使其功能失活,改变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
国内对不同亚型感染致病性研究近况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赵健等对1715例患者研究表明:在高危型中,致癌性最强的是16型,其次是33和31型。(十五攻关资助项目)。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行的591例研究中,发现多重感染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单一感染者,对放疗敏感性差,无进展生存期和带瘤生存期比单一感染者明显缩短。
HPV感染途径及危险因素
感染途径:
主要为性传播和直接皮肤接触
特别案例:母亲分娩过程中传播至婴儿的口腔
危险因素:
1、年龄因素:3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但危险性提高。
2、性行为的影响:初次性交年龄越小,***数量越多,感染率越高;
3、避孕方法:尚无一致意见;
4、免疫抑制状态使HP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如HIV感染后、肾移植等。
三、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未见上皮内病变--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腺上皮细胞异常
ASC(Atypical Squamous Cell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ASC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H(ASC cannot exclude HSIL):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CIN I
H-SIL(High-grade 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与CIN II、CIN III或原位癌含义一致
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
AGC(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非典型腺上皮细胞
AIS(Adenocarcinoma In Situ):腺原位癌
ACA( Adenocarcinoma):腺癌
组织学检查的分类:
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I: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 II: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III: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2001年版TBS(The Bethesda System)报告分类中常见的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几个术语解释:
正常妇女
HPV暴露
主要是性传播
感染几率:>40%
HPV
年龄<30岁
一过性,80%
平均8个月
年龄>30岁
平均8~24个月
CIN I(组织学)
CIN II/III(组织学)
无细胞学改变/HPV消除
子宫颈浸润癌
机体免疫机制
辅助致癌因素
图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自然过程
潜伏感染期 亚临床感染期 临床症状期 HPV相关肿瘤期
8-10年
临床提示,从HPV的持续感染到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并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8-10年。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筛查措施,才能够阻止宫颈癌的发生并有望最终消灭宫颈癌。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妇科医生应该大有作为。
筛查是早诊早治关键
筛查间隔时间
(年)
1
2
3
3~5
5~10
>10
阳性病变风险系数
1
2

3
4
9
备注:1~3年筛查间隔比较安全,随着筛查间隔的增加,风险大幅度增加。
表:筛查间隔时间与阳性病变风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