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2/1/2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篆刻用刀,是将墨稿转变成印章,从篆刻艺术角度来讲,这是有质的变化的,即以刀代笔,能在石上表现出书法的笔意,但同时也体现出用刀之迹与石味竖起切按,使切点延长,然后刀柄复原,刀刃向前推进再作点刻.这样反复切刻,就能由点刻切连接成线。收刀时以点刻结束。如果以刀柄竖起切按收刀,则会导致刀锋外露的弊病。
切刀运行时,不要使刀柄的摆动过于机械,以免 留下的刀痕呈过于整齐的锯齿形。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name="" alt="[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src="" width="549" height="167" real_src="">
(四)刻白、朱文
刻朱文或白文,是用刀的具体化。

白文即是把印文的笔画刻去,白文线条可采用单刀法或双刀法加以表。
白文单刀法,是一次将一笔线条刻成。单刀冲、切过程中,行刀宜中正、稳健,控制运行刀迹。
白文双刀法,是以往复两次刻出一根凹型线条。第一刀自右向左,依沿篆文线条的内侧奏刀刻去线条的一边,然后将印石作180度的转向,再自右向左沿线条的内侧奏刻第二刀。如果需刻的白文较粗,双刀奏刻后中间残留印面,可用刀角将其铲除,线条两端的交接处则应留由余地,过于方整,线条会显得单薄。
双刀法运刀宜偏,这样有利于双刀之间的交接,并能取得凝重浑厚的印蜕效果。双刀法刻成的粗白文,称“满白文”。满白文印印文整齐,有朱红的底色映衬,显得格外的艳丽。

朱文即是将印文笔画留下,其它部分刻去。朱文线条是依照印文线条的两侧,往复两次奏刻完成。
朱文镌刻方法与双刀白文刻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双刀刻成,只是刻白文是在线条内相向奏刀,刻朱文是在线条外相背奏刀。刻朱文线条时,先沿着线条的上外侧自右向左刻第一刀,然后将印石作180度的转向,再沿着线条的另一外侧自右向左刻第二刀,最后刻线条的两端。刻朱文线条时,往往会遇到交叉的笔画,这时,应将刻刀提起,越过交叉点,重新落刀。
朱文线条不能一刀刻出,完整的朱文线条必须是由双刀完成的。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name="" alt="[转载]【学篆刻 之 第三章 篆刻刀法与临摹】" src="" width="372" height="343" real_src="">
二、临摹
明清以来,篆刻家从亲身体验所得出的共识,学习篆刻应从汉印着 手。西汾陈鸿寿曰:“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心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临摹,是学习篆刻的入门步骤与基本方法。汉印的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篆刻艺术传统的第一步。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汉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在不断的临与摹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其表现技巧。在临幕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旁取博采,吸取其他艺术的有关因素,融会贯通,可自成新貌,在篆刻艺术天地中别树一帜。
(一)摹写
摹,是临印的准备手段。摹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幕达到观察仔细,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和笔法的特征与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因为幕印比临刻要省时间,通过不断的大量的摹写,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达到认识与掌握的目的。
摹写,由于具体环节、方法与要求不一,又可分问摹描、摹写和临写。

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幕,印蜕上红色以墨代之,使红为黑色,白色则留空。初步摹成后,移开拷贝纸,置于印蜕旁,两相对照,逐笔检查,如有不合原样之处,再进行仔细修改,以求达到与原印蜕一模一样为止。
根据印蜕的朱、白、粗、细和不同目的要求,也可详细分为以下几种摹描法。
(l)双勾细描:用细小毛笔,沿印文笔画外侧一边沿线勾描,线要细、匀、等粗。印之印边亦用线双勾之.此法多用于粗白文一类汉印。
(2)双勾填廓:在双勾的基础上,将有红色处用墨填实。但要注意,在勾描时白文不可侵占白色边线,否则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