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17
word
中医康复理疗技术操作规X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X: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
〔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 〔2〕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与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 ,均不宜施灸。 〔3〕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4〕熄灭后的艾条〔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四〕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X:
〔1〕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2〕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word
word
6 / 17
word
     
〔3〕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4〕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5〕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6〕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2.须知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展针刺,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严格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word
word
6 / 17
word
〔五〕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1.  操作规X: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成效。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盘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word
word
8 / 17
word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盘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