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孩子成长的力量.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孩子成长的力量.doc

上传人:brozn 2022/1/24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孩子成长的力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孩子成长的力量 第五册 Die geistig-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
以精神科学研究教育的根底(3个讲座)
孩子的教育和老师的心情
儿童的教的渴望。

只有把整个小孩看成一个感觉器官,我们才能理解0至6岁的小孩。小孩的血在身体的流动比大人的活泼得多。由于小孩的血比他的神经更起作用,他的感觉器官(比方眼睛)才能形成。不过在开展过程中,感觉器官中的神经会渐渐地超过血的作用。因为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承受并模拟所有的印象,他就受不了太多的印象,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在不睡觉时,他要观察和在心里仿造所有的印象,而他的语言就是从这种心里仿造产生的。
根据精神科学观察到的这样的情况,是现代自然科学也完全能证明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学习靠的是左脑,而左脑的构造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形成的。人的右手做的表达动作,加上血、神经和头脑的蛇形起的作用在模拟、仿造的过程中就能形成小孩的语言。喜欢用左手的小孩的语言开展不同于喜欢用右手的。这就能证明手的动作对语言的形成是有作用的。
其实,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的特点不是被动,而是全面行动的。小孩就像眼睛一样生活在环境中。眼睛在头部骨头中的位置也是外面,,他完全参和外界、生活在外界的印象中,还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大人现代智力的认识完全是在内心中发挥的。,这些只承认逻辑考虑的认识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中。这样,我们永远理解不到像感觉器官一样融入外界的小孩。只有脱离自己并融入到外界中的认识才能理解到小孩,而这种认识具有直觉的特点,它完全不同于自己内心中的逻辑考虑。我们的精神以直觉能融入到生命的根源。只有学会这样的直觉,我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和这些生命的道理(力量)合作.
在小孩换牙、自己的牙齿代替他本来遗传得到的牙齿时,小孩的特点就已经不像感觉器官一样去承受外界,而更具有了灵心的特点。他承受的也更是环境过程中包含的情感。这时,。假设强迫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听出我们句子中的判断,我们就过早地发挥了他以后才要发挥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以他的特点要求的是:他要能相信我们,要能感到:

“老师告诉我的事,是他根据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能说的。对我来说,他是我和宇宙之间的调解人和介绍人。”只有感到自己要成为小孩能尊敬的权威,我们才能成为7至13岁小孩的老师。
所以,我们在适宜人类的学校里认为,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个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特点的老师,才能帮助小孩联络到宇宙的规律?
本来爱行动并爱承受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了什么呢?到了7岁的小孩变成了有灵心特点的。14岁之前还不是具有精神特点的,他还不重视逻辑的考虑和智力;假设在14岁之前重视精神的逻辑考虑特点,他的灵心就会过早地固定下来。7至13岁的小孩根据他的特点要重视的更是灵心范围(特点)的情感和有爱心的老师,不是逻辑和证据。假设他学的东西能包含性情和心灵的特点,那就很好。这个年龄中,老师这个人本身比什么逻辑都重要。所以,,是教育最根本的根底。
7岁之前的小孩有模拟、仿造的特点,7至13岁的小孩那么有遵循的特点:他根据在心里能感受到的去发挥自己灵心的才能。他的感觉器官已经独立,内心世界就有了出现的时机。
这里还要提到一种变化:在8、9岁左右,孩子来到了一个老师们不能不注意到的、难过的“门槛”.这时在小孩的心里出现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走进世界?"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这样表达的,而是小孩有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想靠近一个成年人,因为他突然会感到孤独。同时他会想:“我的权威为什么是个权威?”假设我们此时找不到适宜的答案,这对小孩的整个生活都会有后果。
这时,我们不能给小孩的想象力、感受和意志太固定死板的概念。我们给8或10岁起孩子的应该是“活的”、有开展变化可能的东西。不要给他太固定状态的东西,否那么的话,。我们的教育只能当作“学前教育”来准备“生活”这个学习过程。在学校学的只能是承受生活考验而需要的才能。让小孩承受的东西有时在灵心中会引起开场时看不出的变化,可是在他老的时候就出现。可以举这样的一个比喻:有的成年人不需要说任何话,只要他在,?那就是,他们的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崇拜、尊敬和祈祷。假设一个小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