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方5首).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方5首).doc

上传人:林之孝 2022/1/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方5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方5首)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
 止汗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方5首)
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
 止汗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浮小麦60克,甘草10克,大枣7枚(煨黑打碎)。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分4次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5日为度。汗止停药。
【功用】泻火滋阴,扶阳固表。
【方解】气为阳,血为阴,阳虚则自汗出,阴虚则盗汗出。自汗盗汗并见,为阴阳俱虚,气血两亏。故用《证治准绳》之当归六黄汤,以当归养血和气;生熟地补肾滋阴;黄芩补阳气、泻阴火、固表止汗;黄芪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火泻则阴血自安。又加止汗甚捷,效如桴鼓之麻黄根;涩能固脱、秘精止汗之龙骨、牡蛎;养心、补虚、止自汗、盗汗有显效的浮小麦;性味甘温,补中益气、能协和诸药之甘草、大枣。诸药配伍,共奏泻火滋阴、益气固表之功,故能使自汗盗汗皆止。
【主治】有时日间动则全身汗出、静则不出;有时夜间睡中出汗,醒则自止。
【加减】若自汗盗汗重者,可配用外治方:煅五倍子60克,煅枯白矾30克。共研细末,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鸡蛋清或唾液调药末如小荸荠大,干湿适宜,取药丸贴在肚脐上按平,外用布带束缚,不令移动。当夜即能止汗,每日换药1次,7日为度。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疏渎固表汤
【来源】聂天义,《四川中医》(7)1986年
【组成】杏仁、茯苓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白术15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能濡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似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肆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迨表固截断津液外泄之路,三焦决渎有权,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液无妄溢之势,致多汗之证可除。
【主治】顽固性多汗症。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肉桂、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山药;湿热盛者,去白术,增泽泻之量,并加桂枝、滑石。
【疗效】临床屡用,每能应手取效。

 黄芪龙牡汤
【来源】陈达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敛阴,和营止汗。
【方解】方用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诸药相伍,共奏益气敛阴、和营止汗之功。
【主治】盗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