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长岛情.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岛情.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0/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岛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0
现代文阅读设计两篇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费明富
邮编46515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题
生命的高峰
四平
在纷纷扬扬的细雨中,游人们撑开各色的雨伞,匆匆忙忙地行走在凌云山的丹崖绿树间,走近那尊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
1000多年前,海通法师云游到这里,被三江汇流的壮阔景象打动,更以当时三江汇流处不时发生的沉船覆舟惨剧而忧心。一心向佛的人虽然两袖清风,却以施舍济世为怀,更以向大众传播佛法、祛除人生烦恼为要事。江边凌云山这块完整、坚实的巨岩,正是雕刻巨大佛像的天然条件。海通希望借此形式弘扬佛法,让人们产生战胜灾难的信念。在随后的时间里海通法师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化缘、募资和建造大佛上,并为此自已剜掉了一双眼睛。三代人共90年的努力,大佛才得以雕凿完工。
从“大江东去,佛法西来”的联语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初在这座面对江水滚滚东去的凌云山上,那种充满艰辛雕凿大佛像的过程,实际上是海通法师传播佛教文化和希望的过程,更是一种坚定信念、培育精神的过程。
凌云寺里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离大雄宝殿不远的海师洞,则显得格外清净。和海师洞一样,凌云山上的东坡楼,也是一个游人稀少的清净庭院。这里有静静的长廊可以漫步,有清清的水池可供观鱼。翠竹摇动清风的韵致,传达诗画的意境;青苔滋生石桥的幽趣,氤氲澹泊的情绪。长髯飘飘、仰天而吟的东坡先生坐像,透露出诗词大家的旷达、豪放,还有文化巨人宁折不弯的坚毅神采,更有一个思想者入世济人的情怀。
乐山人当以东坡先生这样的乡党为自豪。公元1056年,年轻的苏轼和父亲、弟弟一起考取功名以后,赶回眉山为母亲守孝。三年后,他们父子三人携带着家属从眉山起程,顺着岷江来到以大佛著名的乐山。在乐山小住期间,他们少不了在这里的山水间流连、优游,苏轼也确实被这里的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所打动,产生了在这里长久生活的想法:“少年不愿万户候,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在中国历史上,东坡先生的文化成就独领风骚,他的人生磨难独一无二。但是,他纵横如大江激流的才情,时时与冤屈、苦难纠缠在一起;酣畅淋漓的***,经常被阴霾般的恶意所笼罩。尽管如此,接连不断的灾变并没有使他的心灵落入蒙昧、黑暗,性情也没有因此变得偏狭、乖戾。不管东坡先生流放黄州期间,还是被贬往海南的时候,他在从容面对苦难的同时,还总能够带着一种乐观的心境,去吟诗诵词写文章,开门课徒传教化。那种情形,就像当年的海通法师一样,坚持自己的人格和信仰,用文化的光明照亮人们的心灵,给大家带去消除愚昧后的希望。
东坡楼里,汇集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和联语,作品无不流露出对乐山自然环境的赞许,对东坡先生的敬慕情绪……但是,更使人动心的是东坡先生那些书法、绘画作品的碑刻。东坡先生以诗、书、画三绝而名重古今,他有不少诗、书、画合一的作品,更有大量的诗词文章的手迹。在东坡先生坐像后面,是他抄写的欧阳修《丰乐堂记》和《醉翁亭记》。这两副书法碑刻,厚重而不失灵动,饱满且富有神采,字里行间透出了他恩师的敬重,显示出他生命深处敦厚、质朴的一面,这大概正是他人格魅力的根源所在。
生命的情意,因为超越时代更加彰显。乐山大佛与东坡作品,无疑是两座具有人性光辉的文化高峰,他们在给中国文化历史带来无限风光的同时,也在不断释放出作者巨大的人格魅力。
(选自2007年1月2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