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归校园的广电人 6月 24 日,闷热的北京天空耷拉着脸,让人提不起精神。在位于东五环外的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毕业时节温馨而伤感的味道。穿过主楼后的孔子广场径直向北,一号教学楼 113 语音实验室里,一群人却正在为重回校园而努力着。这帮均年近半百的考生, 此时的身份是普通的考生, 但在中国传媒界, 他们却个个是行业翘楚。这些人中有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原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原搜狐网总编辑刘春、《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担任多届央视春晚总导演的哈文和陈临春、著名主持人李咏等。这场考试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选拔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测试”,考生们都是经由“申请审核制”进行选拔,只要通过了这个考试和当天下午的面试, 他们就可以回到校园, 开启攻读博士的学习生涯。内在驱动在许多重要场合,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都是身着一袭黑色职业西装,尽显干练气质,在 24 日的复试中,她依然是这身装扮。 1991 年, 徐滔从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 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徐滔从记者做起, 先后在《北京您早》《北京新闻》《法制进行时》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在 24 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等各类奖项。 2010 年,徐滔开始担任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 2013 年,升任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身份的不断切换, 给徐滔带来人生别样精彩的同时,也让她有强烈的危机感,以应对日新月异行业新环境下新的挑战。“在一线 24 年,我觉得自己确实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我需要更开阔的格局和视野来看待现在从事的很多工作,所以选择了回校学习。”在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办公楼里,徐滔对《综艺报》记者说。徐滔申报的博士专业是传媒经济学, 该专业注重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入手分析传媒产业和市场。徐滔表示, 省级卫视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传媒大学对传媒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实用,这是她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在博士招生时, 考生往往需要递交自己的科研设想, 这个设想通常是考生读博后致力研究的问题的陈述。徐滔透露, 她的科研设想是“养生健康类节目的产业化运作”,她希望通过博士阶段的研究,在电视传媒产业化运作方面建构自己的体系。徐滔的师兄, 也是她多年“竞争对手”和朋友的夏陈安, 也是此次进入博士复试的考生之一。 1990 年,夏陈安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 在电视行业叱咤风云 25 年,他曾担任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浙江卫视总监,一手缔造了“中国蓝”的品牌,打造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将浙江卫视从当年的第九名带到了卫视一线阵营。今年年初, 夏陈安从浙江广电集团辞职, 回归母校担任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管学院和 MBA 学院学术导师。日前有消息称, 他已受聘于“北京文化”任职总裁。夏陈安对《综艺报》表示, 读博首先是内心的需要, 而非为了学位。他认为现在的电视太浮躁, 需要沉下心思学习一点东西。“我们这些人带着对行业的思考和困惑来到学校读博,更多的是站在实战的角度,在实践中找到理论的痕迹和规律。”与夏陈安同为浙江老乡的陈临春, 也通过了此次博士申请审核制的初审。他曾担任 2008 年、 2011 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在电视文艺实践领域颇有建树。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