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调查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00%的人选择到一般城镇去教书,%的人选择支教,%的人选择无所谓。数据说明,更多的学生还是愿意今后能够去大城市任教,而愿意到农村支教的人数仅仅占很少一部分。
对“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最担心的是什么”的回答,可以了解免费师范生去基层任教的忧虑。%的人最担心今后事业的发展,%的人担心婚姻,%的人担心生活条件,%的人担心教学条件,%的人担心其他。数据说明,接近半数的免费师范生最担心自己今后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回答对毕业后是否看重有深造机会时,%的人非常重视,%的人比较看重,%的人不看重,%的人无所谓。这也进一步说明免费师范生非常看重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
四、讨论与建议
,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本研究发现,农村的学生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原因报考免费师范生,而城市的学生更多的是出于就业原因报考免费师范生;家庭收入越低,经济因素对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动机影响越大;父母教育程度越低,经济因素对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动机影响越大。这表明:经济因素已成为许多学生报考免费师范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就业前景也成为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另一个重要动机。
根据调查与访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报考专业时,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的特色与社会价值,对自身的兴趣也缺乏了解,同时家庭经济又比较困难。因此,在填报学校、专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作出选择也比较被动,往往听从于父母、老师或者其他人的安排。第二,就业前景。根据免费教育师范生入学时所签定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第十三条的规定,“师范生按照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相关政策,履行国家义务,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基于现在就业形势的窘迫和无奈,免费师范生少去了自己寻找工作的麻烦,他们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而且有关省级政府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到中小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但也正因为这样,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既然前方路都是确定的,学不学好都一样,那何必花时间去学习专业,竞争和进取的意识也就衰退,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因此,师范学校要抓好对免费教育师范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强化、巩固其专业思想。首先,强化其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在刚入学时,对新生着重进行“角色定位”的方向教育,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入状态。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意义和对具体政策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逐步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积极完善自我,投身基层教育”的志向教育,通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从事基础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树立乐于从教和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1]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不断地实现、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第三,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免费教育师范生不仅有校内负责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的“学术导师”,还有来自校外负责指导学生教学实践的“实践导师”,促使学生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和谐发展。
,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学习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能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困难所呈现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本研究发现,因为在填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兴趣,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学业成就与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激发其学习的动机。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供难度适宜的专业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2]在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和鼓励,使他们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获得自我效能感,避免习得性无能感的产生。其次,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并通过合理的奖赏来强化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再次,进行归因训练,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学业成功或失败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