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2 -
弗洛伊德和罗杰斯人格理论比较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这对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乃至以后的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罗杰斯是人的评价。
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个人对环境个方面的知觉及其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在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的动力方面是自我实现倾向,它不仅仅包括非人类的其他生物行为,并且也有指向自主
- 3 -
·自足和指向个人成长的独特倾向,在后天个人的动机还包括积极的自我看待需要,看待的提供是从社会的关注逐渐转向对自己的。
两大人格理论分析比较
(1)理论的区别
影响理论和背景不同:弗洛伊德深受当时社会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布伦坦若的意动心理学的影响,和当时无意识上的影响,从而在一定上促使其对无意识的的重视和形成人格的动力系统。而罗杰斯,深受当时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认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能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其中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感知,而个体的现象场中就有一部分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自我概念,也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重要部分和研究对象。
人性观——善和恶:
弗洛伊德认为人天性是恶的,无论其前期的还是后期的人格理论,无意识,其重要组要成分就是由那些本能,欲望和冲动组成,而后期的本我也同样包含死的本能;罗杰斯正好相反,认为人性本善,人不仅是乐观的·积极的,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的,人的行为也是理性的,伴有美妙的和条理的复杂性,向着他的机体奋力达到目标,而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在于爱、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受挫而引起的,是人性的存在与真实本质不协调的结果。
无意识和意识主体的差异性: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中的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超于意识,其借用费希纳的冰山类比,认为人格就像漂浮在海里的冰山,冰山分为三层,意识只是漂浮于海面上的那层,那是冰山的一角,紧挨水面之下的那部分是中间层,冰山的最下层占据冰山的大部分,它支撑整个冰山,是我们不能看到的;而罗杰斯更重视意识,正如其人格结构的核心“自我概念”就是自我(意识)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所以他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罗杰斯也用了一个“冰山模型 ”来阐述他对意识和无意
识的看法 ,他把无意识心理比做一个金字塔形的巨大喷泉 ,它在黑暗中不停的流动 ,而无意识则是达到了金字塔的顶点 ,喷泉之颠被意识之光所照亮。他以此强调意识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这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决定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格的异常产生的差异性: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节使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但是平衡是临时的,人的内部冲突不可避免,就会产生焦虑,比如其现实焦虑就是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不基础,而神经质焦虑则是自我对本我的威胁的知觉不基础和道德焦虑则是以自我对超我的知觉不基础的,所以其产生都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者间不平衡造成的;对于罗杰斯的人格异常是由于个体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正如其评价时,自己的价值和别人的价值产生矛盾时,即机体的评估不协调,于是便产生了人格的异常。
(2)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