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全站仪使用教程》.ppt

格式:ppt   大小:7,347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站仪使用教程》.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1 文件大小:7.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站仪使用教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站仪的应用
精选课件
全站仪是什么?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
角度闭合差:
精选课件
后方交会适用范围
1、需要引一个控制点
2、控制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极差测坐标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3、在待测点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点通视。
O
A
B
P
b
a
α
β
γ
X
Y
精选课件
角距放样
需要的参数:
1、参考方向
2、待放样点与参考方向的夹角
3、待放样点到仪器的水平距离
适用范围:
已知夹角和距离的放样方式
如:
线路放样
圆形建筑或椭圆形建筑
精选课件
角距放样
30度
精选课件
对边测量操作
照准第一点后按测距确认将该点作为基点照准第二点后按测距确认后即显示两点间的平距、高差和斜距照准其它点测距、确认
精选课件
对边测量
作用:不在待测点上架设仪器的情况下,利用两个点的假设坐标来计算它们之间的平距、斜距和高差。
对边测量按功能分为相邻对边测量和放射对边测量两种:
相邻对边测量适用于测定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AB、BC…..间的距离。
放射对边测量适用于测量各点相对于某基点的距离,如:AB、BC……间的距离。
精选课件
适用:横断面测量、桩间距测量、楼间距测量。
对边测量用于横断面测量
第一步、基点测量。
要求跑镜员报回当前棱镜高度,操作人员输入当前棱镜的正确高度,跑镜员在中桩上安置棱镜后,瞄准棱镜后测距,并将该点确定为基点。
第二步、变坡点测量
跑镜人员在变坡点上架设棱镜。跑镜人员应报回棱镜高度和当前位置(位于中桩左边还是右边)。
操作员输入跑镜人员报回的棱镜高,照准棱镜测距。测距完成后检查当前变坡点的选择是否正确,再根据跑镜员报回的位置按左负右将dHD记入第一行偏距行,dVD记入第二行高差行。记录结束后开始一下变坡点的测量。
精选课件
断面号:
K104+540
基点高程:

偏距m






高差m






高程m
对边测量用于横断面测量
高程(m)
偏距(m)








精选课件
面积测量
精选课件
面积测量
测量方法:依次测量待测区域的各特征点的坐标,或调取已经存储的坐标数据来计算待测区域的面积。
测量要求:
1、可以任意点设站,尽可能保证一站可以测完所有特征点。
2、如果不能一站测完所有点,则可以分块测量所有特征点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值进行调用计算(600/700),也可以分块测量后面积相加(630/600/700)。
3、测量的特征点越多,精度越高。
4、测量不需要闭合到起点。
悬高测量
精选课件
分块面积测量
返回
精选课件
调取坐标计算面积
返回
精选课件
提高面积测量精度
加密前
加密后
返回
精选课件
所有特征点都只要测一次
返回
精选课件
悬高测量
作用:间接测量目标高度,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高
度的时候。
分类:
1、有棱镜高
2、无棱镜高
精选课件
悬高测量操作
有棱镜高操作:
1、把棱镜放在待测目标正下方。
2、输入当前棱镜高。
3、瞄准棱镜测距。
4、转动望远镜照准待测目标,仪器显示当前高度。
无棱镜高操作:
1、把棱镜放在待测目标正下方。
2、输入当前棱镜高。
3、瞄准棱镜测距。
4、转动望远镜照准0高度点后将该点设为0高度点。
5、转动望远镜照准待测目标,仪器显示当前高度。
直线放样
精选课件
悬高测量原理(有棱镜高)
返回
有棱镜高操作(获得的参数)
1、把棱镜放在待测目标正下方。
2、输入当前棱镜高。()
3、测量棱镜距离。(SD、VA1)
4、转动望远镜照准待测目标,仪器显示当前高度。(VA2)
精选课件
悬高测量原理(无棱镜高)
返回
无棱镜高操作(获得的参数) :
1、把棱镜放在待测目标正下方。
2、瞄准棱镜测距。 (SD,VA)
3、转动望远镜照准0高度点后将该点设为0高度点。 (VA1)
4、转动望远镜照准待测目标,仪器显示当前高度。 (VA2)
精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