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案.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2/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
第一编先秦两汉文学批评
概说(略)
引子:早期的文学批评观念
一、《诗经》中包含的文学观念
由“诗”字我们可以窥测到诗写作的一些情况,但其中并无有关诗或文学的观念。可是在《诗经》中的一些诗句里,却包含了诗的观念。兹举数例:
“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巷伯。”(《大雅·嵩高》)“家父作诵,以究王凶,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大雅·节南山》)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
“维是编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诗的目的一是为了讽刺,二是为了抒怨,三是颂赞赠答。这虽然不能涵盖所有的作诗的目的,但应该说《诗》三百中主要的作诗倾向是包含在内了。这些出自诗人之手的作诗宣言,反映了早期的诗学和文学观念。
二、《易经》中所包含的文学观念
在《易经》《家人》卦的《象辞》中,有“君子以言有物”,《艮》卦爻辞《六五》中有“言有序”两句,可视为我国古代有关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最早的理论要求。后世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论述一直都是在这个框架中运行的。
三、《国语》《左传》中的文学观念
另外,在《国语》和《左传》两部书中,有“献诗讽谏说”和“观诗知政说”是汉代有关诗的美刺理论的萌芽。此外还有“三不朽”说。首先看《国语·周语》中的献诗讽谏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知之。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献曲,
史献书,师箴, 赋, 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另象《左传》襄公十四记载的师旷对晋平公的话,《国语》周语中有“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的话,都是献诗讽谏的内容。
“观诗知政”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札在鲁国观乐时所发表的评论。其中有以下一些说法:
1 在乐工演奏《周南》、《召南》时,季札说:
“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2 演奏郑风时说:
“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3 演奏《小雅》时说:
“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是从不同的音乐效果中听出政治的好坏。
“三不朽”说见于《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之论:
“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三不朽说的意义在于它把立言作为一种不朽的事业,对后来曹丕的“经国之大业”有重要影响,中国后世文人重视写作,其根源也可溯源于此。

第一章孔子及儒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孔子的文学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及思想
生平略。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内称“仁”,在外重视“礼”。内仁外礼,是孔子思想的全貌。仁是讲内心修养而成的有差别的泛爱之心,礼是讲从外部对人行为规范的约束。由于周代的礼法大备,超越夏商两代,故而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的思想可约列为下列形式:仁内而礼外──质内而文外──善内而美外。但核心是仁,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有仁,如乐何?”(《八佾》)
仁者爱人,它由家庭血缘关系为系,推及于社会。
二、孔子的诗论
孔子是古代传统诗论的奠基者,他把前此的一些诗论的萌芽系统化,理论化,基本完成了儒家诗论的基本构架,并以此对两千年诗歌批评产生影响。孔子诗论包括以下内容。
⒈功利主义的文学观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
另外《述而》篇有:“子行四教,文行忠信。”《礼记·仲尼燕居》:“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
综合而言,由以上孔子所言,其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
a文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高尚的地位。
b文学可以修身。
c文学可以用于政治及外交事务。
d文学可以兴观群怨。
e文学有善有恶。
⒉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