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复合型风景道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海淀北部新区为例.pdf

格式:pdf   大小:1,17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复合型风景道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海淀北部新区为例.pdf

上传人:jllzaxwb 2016/9/1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复合型风景道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海淀北部新区为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复合型风景道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海淀北部新区为例班宁宁,李翅,向岚麟摘要:随着自驾车旅游和假日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风景道的研究与建设纷纷提上议程。基于风景道线性联系的特点以及游客价值、需求多元的特征,本文在传统意义上历史文化型风景道、风景型风景道、自然型风景道以及游憩型风景道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建设复合型风景道的观点,即规划设计融合历史文化、风景观赏、自然体验以及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以道路为载体,路侧、视域带和辐射带协同发展的线性旅游廊道,并提出此类复合型风景道规划的原则、方法。同时,本文以海淀北部新区西山—南山风景廊道的整合提升规划、设计为例,研究了景观导向的路侧及视域带规划、历史导向的民俗村系列规划以及游憩导向的主题农业园系列设计,在实践中探讨了复合型风景道多元融合、错位互补的规划设计策略及途径。关键词:复合型风景道海淀北部新区西山—南山风景廊道 1概念内涵 (scenic byways)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游憩、文化、历史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1]。它实现了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风景道的规划既体现了其对道路生态、资源和品质保护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游憩的有机结合,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发展[2]。 (如美国、西欧)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3]。而在风景道发源地的美国风景道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型风景道、风景型风景道、自然型风景道以及游憩型风景道[4],而复合型风景道则是融合了历史文化、风景观赏、自然体验以及休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以道路为载体,线性组织的旅游廊道。 2000人交流群432529468,仅限注规考试!! 2复合型风景道规划方法 ,其规划的内容不仅仅是道路本身,而是包括道路本身及其沿线在内的带状空间。其空间结构由车行道、路侧、视域带和辐射带等四部分组成[5](见图1), 各自有着不同的属性、功能和特征。车行道是风景道的主要载体,为自驾车、自行车和徒步者通行、游憩的线型通道;路侧是主要指车行道两侧路权以内区域;分布主要道路附属设施,对功能和形式都有较高的要求。视域带是车行道上行人视野所及范围,这一区域是风景道景观、自然和人文吸引物的主要展示域,也是游憩活动和旅游服务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辐射带是以风景道为发展轴线,辐射到周边的旅游景区景点,并通过游径系统或其他通道与风景道相连接。作为风景道的广阔腹地,辐射带内可以有大量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从而形成旅游经济带和旅游目的地[5]。复合型风景道通过以上四部分形成以风景车行道为主导产品,包括了观光游憩、文化感知、风景欣赏等多种旅游产品的风景道产品谱系。 ,遵循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现,是复合型风景道规划的重要内容,遵循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保护的第一原则,在复合型风景道规划中应对构***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风景道的提升应是“修旧如旧”,而不是“返老还童”。完整性原则则要求将保护扩展到其密切联系的环境上,对历史文化本身同其有机组成的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