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2/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调剂——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一、煎药
(一)汤剂的类型

煮剂是用一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所得的液体剂型。
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是汤剂中应用最多的剂型,如麻黄汤。

中药调剂——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一、煎药
(一)汤剂的类型

煮剂是用一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所得的液体剂型。
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是汤剂中应用最多的剂型,如麻黄汤。

煎剂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
煎剂加热时间比较长,药液浓度比较高,能使药液在体内缓慢吸收,以延长药效,如大乌头煎等。

煮散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
与汤剂相比较,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
(饮剂)
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频频饮之,故又称饮剂。
沸水泡药加热时间较短,温度比较低,药液味薄气清,擅长于清泻上焦的热邪,如胖大海等。
(二)汤剂的特点
(1)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地使用药物,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2)汤剂多为复方,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3)汤剂为液体制剂,内服后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所以对人体急、慢性病均适宜。
(4)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5)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三)汤剂的煎煮

(1)煎药人员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把药锅和所有用具清洗干净。并把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等特殊药物分别处理。根据医生或患者(代煎药)指定的送药时间和要求,按先后程序煎煮。急性病患者的中药应随到随煎。煎药前应先用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左右。
(2)掌握好火候与时间,以防煎干或煎焦。同时应把对号联单夹在药罐(锅)上。在装药汁时,应仔细核对联单号码、姓名、日期,以及“冲服”等药物,以防遗漏或搞错。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药汁是汤剂的成分,煎出药汁的浓度、多少,直接影响疗效,所以汤剂应做到煎透榨干,不能任意抛弃药液。
(4)对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应在煎药用具上明显标记,工具使用完毕,应反复洗擦,必要时煮过后再用。此外,在煎煮有特殊气味、颜色较深的药物后,也要反复将煎具擦洗干净,防止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5)煎药室应保持清洁,并注意个人卫生。煎药用具,如煎药锅、榨具、量杯、漏斗、药瓶等,均应保持内外清洁,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古人强调陶器煎药,玻璃和搪瓷制器亦可选用。不宜采用铜、铁器煎药。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多为硅酸盐类的药具,即陶瓷砂锅。

(1)用水
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等。
(2)加水量
①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易于掌握。
②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取70%用于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③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