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诸宫调、明清的各种莲花落、牌子曲和部分道情都属此类。
现有的牌子曲类有两种,一是以宋元的词调、南北曲和明清俗曲为唱腔发展至今的,有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单弦牌子曲、青海赋子、陕西关中曲子、湖南常德丝弦、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四川清音、湖北渔鼓、广西文场等。它们常用的曲牌有很多是相同的,如〔银纽丝〕、〔寄生草〕、〔叠断桥〕、〔罗江怨〕等。二是从清末到建国前后由民歌小调发展成的曲种,如广西的零零落、天津时调、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
牌子曲类音乐的特征:
•
唱词按固定曲牌填词。
唱腔结构通常二种形式:单曲体,如广西的零零落、榆林小曲等;联曲体,由二个或多个曲牌联缀而成,如山东琴书、天津时调等。
•
唱腔风格:以唱为主,旋律性强,曲调丰富且多改变。
•
山东琴书
•
形成:琴书的前身是唱曲子的形式,艺人们常唱的曲子有〔银纽丝〕〔打枣杆〕〔叠断桥〕〔五更〕〔剪靛花〕〔罗江怨〕〔粉红莲〕〔太平年〕〔呀儿哟〕〔莲花落〕等,后来加入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洋琴”作主要伴奏乐器,深受百姓宠爱,称为“琴筝清曲”或“琴戏”,最初流行于苏北、皖北一带,后传至山东,结合山东的方言和风格,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变更, 1941 年定名为山东琴书,后又传入辽宁、吉林、黑龙江一带,成为东北地区很流行的曲种,仍称为山东琴书。广饶谭家村艺人时殿元、崔乐兴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成了“驴戏”,后改为“吕戏”。
•
演唱形式:以唱为主,人数不一,常用扬琴、坠琴、筝、软弓京胡和一些打击乐器。
•
常用唱腔:
( 1 )〔凤阳歌〕,也称为“慢板”、“四平调”,一板三眼,每节四句(起承转合式),每句的落音为“ do,sol,re-si-la,sol ”。风格特点为:旋律委婉、富于歌颂性,适用于抒情,也能叙事。
( 2 )〔垛字板〕又称快板:一板一眼或有板无眼,上下句结构,上句落 do ,下句落 re 。风格特点:一般字多腔少,旋律性不强,适于叙事,加紧节奏后可表现惊慌热情的心情,用商调式。
( 3 )插用曲牌:常用吹腔。吹腔来于徽剧,一板三眼,常眼起板落,上下句结构,上句落 re, 下句落 do ,旋律字少腔多,悠扬宛转,抒情。
观赏: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唱词如下:(谱例见 P195 页)
〔凤阳歌〕慢速 (男)东海升起红太阳,
一对书生下山岗要还家乡;
在前头走的是梁山伯,
(女)后跟着女扮男装祝九郎。
……
深知梁兄才学广,
临别赠言有何妨。
(男)山伯说,无题的文章不好想,
(女)英台说,就将风景吟诗章
第2篇:童谣说唱
师:小挚友下面我们起先上课今日啊我们一起玩个嬉戏好不好?这个嬉戏的名字就叫“拉大锯”。在拉大锯之前啊,陆老师请来来了一位小指挥它是? 生:圆舞板
师:这个小指挥发出这样的吩咐就是请我们变换坐姿打算拉大锯。听:“哒哒哒”这时你们 可以把两只脚分开跨在凳子上面对面的来坐。两只手一个人手心朝上另一个人手心朝下勾在一起。特别棒!
师:小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