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2/7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记念刘与珍君?教案
记念刘与珍君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会从具体事实中体会事件的意义, 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了解复杂记叙文立这里指帮凶。】
第 5 页
二、分析第一局部
   讨论:1、开头时间交代意图何在?
  用“中华民国〞纪元,引女师大全名并标出“国立〞,不仅说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挖苦之意与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政局不仅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演出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的丑剧。当局不但照旧像历代统治者一样地***,而且杀到了“堂堂〞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甚至公开把“执政府〞门前变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执政府已经凶残到何等地步。“中华民国〞早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民国政府〞,那是屠***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民国的敌人,屠***民的刽子手。……一个状语,就准确地交待了悼念的来由与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2、开追悼会时,为什么鲁迅先生“独在礼堂外徘徊〞?〔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徘徊〞一词,表露了作者心情的哀痛、悲伤,再用一“独〞字,设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有力地衬托作者对死难青年悼念之情的深切、真切。
  3、“正告〞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字典里的意思是“严正地告诉〞,奉劝,语气比拟庄重,一般用在事前。文中应是“郑重地告诉〞。〔注意与“警告、忠告〞的区别〕;引出本文写作原因与目的。
第 6 页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那么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纪念死者的愿望由来已久。
  5、“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从几方面说明原因〕
    一是反动政府的暴行“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不能有言语;一是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使我难以痛定,不能长歌当哭。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与悲哀。
  6、为什么敢于直面及正视就是真的猛士,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与幸福者〞?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论睁了眼看?〕。可见正视是首要的条件,真的猛士必须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只有如此,才会激起变革社会的斗志,才会为推翻黑暗的现实而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如果没有面对的勇气,他在敌人面前,轻那么消极遁世,重那么变节投降。
    哀痛者——忧国忧民;幸福者——奋然前行,英勇斗争,并以此为幸福。与庸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份哀痛,却也因此成了真正的幸福者。
  7、三个“必要〞各指什么?
   ①针对烈士刘与珍;②针对魑魅魍魉的世间;③针对忘却的救主。
三、分析第二局部
第 8 页
 这是文章的纪念主体局部。见姓名→见本人→听讲义→永别。〔思路〕
 讨论第三节第1段:“在四十余……中国的青年〞
  问:作者先肯定刘与珍是“我的学生〞,接着又否认刘与珍“是我的学生〞,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我们已经知道,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考察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与结论。那么,作者在这里前后两次选出的判断、角度一样吗?
  这里前后两次判断并不矛盾,肯定是从“师生关系〞角度讲,否认是从“革命精神〞角度讲,而“苟活到现在的我〞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刘与珍由衷的敬意与深沉的自责。
  1、句子主干:[待到……时候],我〔主语〕才见〔谓语〕……泣下〔宾语〕。充分说明其责任感。    
    2、第四节抒写了鲁迅先生听到噩耗时的惊愕及义愤。在这局部里,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虚词,如居然、但、竟、然而、也、况且、更等。为了体会虚词在语境中的作用。采取朗读法。朗读原文;删掉虚词朗读。体会情感作用及文章一气呵成、回肠荡气的力量美。“才……便……〞说明时间之短,其哀莫可名状。
  3、第四节第1段:“中国人〞是指哪些人?
    结合介绍这一时期鲁迅的思想倾向,再引导学生联系第七节第1段中的“中国人〞进展分析,“中国人〞是泛指,既包括反对派与走狗文人,也包括一般国民。
    第5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灭亡。 〞〔课后“练****修辞:对偶、反问、反复
第 8 页
  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就是“默无声息〞。 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哀的“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降临之前的“沉默〞;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