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大学生认知心理课件PPT.pptx

格式:pptx   大小:2,026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认知心理课件PPT.ppt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2/8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认知心理课件PPT.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认知心理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1页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应
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 觉、嗅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
条件
熟悉、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形成反应系统
(4)注意转移
转移
分散
影响原因
原注意强度
新注意对象特点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2页
四、记忆
(1)记忆规律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3页
曲线表明,学习后不一样时间里保留量是不一样,即遗忘发展是不均衡,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初间几乎不再遗忘,这揭示了人类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4页
(2)影响保持原因:
识记材料意义和作用对保持影响
识记材料数量对保持影响
学习程度对保持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但过分学材料序列位置对保持影响(普通是材料中首尾内容同意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个别则很轻易遗忘。原因在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早晚识记效果最好)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5页
五、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反应。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一样路径去思索,探求各种答案思维。这种思维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6页

(1)问题情境
(2)认知结构
(3)思维定势
(4)功效固着
(5)动机和情绪状态
(1)举牛尾巴朝哪例子。
(2)条条框框太多会束缚人思维,上海南浦大桥设计。
(3)厍通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7页
(2)认知结构
(1)
一笔画出4条直线,
并经过9点。
(2)用六根火柴组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8页
(4)功效固着
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见途,而不知道它新功效,这就是功效固着。功效固着干扰创造思维,影响新假设提出和问题处理。
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大家能否改变事物固有功效以适应新问题情景需要,经常成为处理问题关键(功效变通)。
Duncker(1945):功效固着对问题处理影响
问题:一盒蜡烛、一盒火柴、一盒图钉,怎样把蜡烛固定在屏风上?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39页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0页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1页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几个效应
(二)归因理论
(三)态度理论
(四)社会认知对健康影响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2页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念: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过程。
社会知觉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对人知觉(包含对他人和自我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知觉。
(3)对人际关系知觉。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3页
(1)首因效应
   指是大家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取得信息比以后取得信息影响更大现象
(1)主动作用
(2)消极意义
社会认知几个效应一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4页
(2)近因效应
   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取得信息比原来取得信息影响更大现象。   当两类不一样社会知觉信息连续地被人感知时,大家总是倾向于去相信第一印象;当两类信息不连续,隔一段时间传送第二类信息时,第二类信息就成了最新,最新信息给人印象深刻,大家相信最新信息。
社会认知几个效应二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5页
(3)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经过取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充成为整体行为特征认知活动
社会认知几个效应三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6页
(4)社会刻板印象
   指大家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看法,也是一个概括而笼统看法 。
     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现有主动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家提取信息,加紧信息加工速度,提升处理问题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要信息。但它又往往造成社会知觉中以偏概全和固着反应模式,使社会知觉出现偏差。
社会认知几个效应四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7页
归因理论
(1) 海德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事件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在归因时候,大家经常使用两个标准:一是共变标准,二是排除标准。
(2)凯利三维归因理论。
认为任何事件原因最终能够归为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及环境背景。
大学生认知心理
第48页
对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