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1
文档名称: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2,299KB   页数:1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儒林 2022/2/8 文件大小:12.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年)
二〇一四年一月
1
内对外开放,构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战略平台,打造西融深港、东连粤东、辐射粤北的新兴增长极,把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成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富有魅力的现代化生态湾区,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发挥更大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开发建设全过程,加强陆海生态系统保护和岸线资源管理,确保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海和谐发展。
全域规划,组团开发。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空间管理,推进陆地与海洋、城市与乡村全域覆盖的一体化空间规划,遵循“生态型、网络化”的理念,培育一批主题鲜明、分工合理的功能组团,促进城市、产业、人口和生态可持续
9
发展。
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坚持陆域海洋统筹开发,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统筹发展,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形成集约高效的科学开发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强化与京九铁路沿线城市的协作与互动,实现与珠三角核心区和粤东、粤北地区的联动发展,成为区域协作发展的纽带。
港城互动,产城融合。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载体,加快推进港口、临港产业区与城市互动发展,促进城市服务功能和设施同步完善,提升新区整体竞争力,实现“港-区-城”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开放引领,创新发展。坚持用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谋划新区发展,加强与港澳台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合作,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着力在新区开发模式、建设方式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战略定位
(一)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炼化一体化后续项目,创新石化产业发展模式,延伸发展中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高标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石化产业向基地化、园区化、高端化和一体化发展,建设大型石化产业集群。建立石化园区绿化隔离带,控制石化项目岸线使用,做精滨海石化工业景观,打造规模、水平均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
10
产业基地。
(二)广东陆海统筹综合发展试验区。通过科学合理的陆海统筹规划和设计,处理好岸线利用与腹地开发、陆域开发与海洋开发的关系,实现陆海资源利用的有效衔接,着力统筹陆海产业、土地、岸线、交通、生态环境以及“港-区-城”的融合发展,推进海洋与陆域统筹管理体制创新,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良性互动。
(三)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发展的增长极。发挥环大亚湾新区的地理桥梁作用,依托高铁站、空港、海港等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珠三角核心区的要素吸引能力,加强与粤东、粤北周边地区的合作,构建优势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形成与周边地区分工合作、互动多赢的发展格局,将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港城融合生态湾区。强化面向临港产业的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功能,培育与惠州中心城区互补发展的城市功能,营造港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观风貌,支撑惠州打造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开展海岸带整治修复试点示范,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提高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水平,将环大亚湾新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湾区。
(五)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统筹惠阳、大亚湾和惠东滨海地区的城乡发展,率先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城市功能组团的开发边界,注重保留滨海田园风光和村庄原始风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
11
涉农二、三产业,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惠州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四、发展目标
(一)到2017年,起步区初见雏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交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成型,,惠州机场民用航空全面复航。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和改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海洋新兴产业规模扩大,现代服务业活力显著增强。人口规模由130万人增长到16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由85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
(二)到2020年,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海陆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