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可用).doc

格式:doc   大小:245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可用).doc

上传人:2786321826 2022/2/9 文件大小:2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可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村通水泥路(油路)技术质量操作手册
算行车速度〔km/h〕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车 道 数
4
4
2
2
2
2
1或2
路面宽度
2×7.5
2×7.0




3.5或6.0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变化值



4.50或7.00
极限最小半径〔m〕
400
125
250
60
125
30
60
15
停车视距〔m〕
160
75
110
40
75
30
40
20
最大纵坡〔%〕
4
6
5
7
6
8
6
9
车辆荷载
计算荷载
汽车—超20级
汽车—20级
汽车—20级
汽车—20级
汽车—10级
验算荷载
挂车—120
挂车—100
挂车—100
挂车—100
履带—50
注:本表仅为简单汇总,所列各项技术指标应按有关条文规定选用。
在满足平、纵、横等方面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路上的简易砂石路面,并作为基层的一局部,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二、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路 基 干 湿 类 型表1-2
路基干湿类型
一 般 特 征
枯燥
路基枯燥稳定,地下水和地面积水均不影响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路基高度H>H1)
中湿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面积水的过渡带区内。(路基高度H2<H≤H1
潮湿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路基经处理后才能铺筑路面。(路基高度H3<H≤H2
过湿`
路基极不稳定,春天翻浆,雨季软弹。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才能铺筑路面。(路基高度H<H3
注:①H——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
②H1、H2、H3——分别为路基枯燥、中湿和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路面设计首先应正确地划分路基干湿类型。一般要求路基要处于枯燥状态。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铺筑路面。
三、 路基压实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实度。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厘米。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表1-3
-
. z.
填 挖 类 型
土路基至上而下(厘米)
压实度〔%〕
填料最大粒径(厘米)
填方
0~30
大于93
10
30~80
大于93
10
80~150
大于90
15
大于150
大于90
15
零填及挖方
0~30
大于93
10
填石路基应使用15吨以上压路机压实(最好用振动压路机),当压实层顶面平整、密度、
稳定,不再下沉,并且没有压路机轮迹时,说明路基已压实。
四、 路基排水
路面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路基路面的排水。对可能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提高水稳定性。对中湿、潮湿路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路基干湿状态。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是汽车压坏的,而是水泡坏的,这种说法非常形象。
五、 均匀性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因此在汽车轮的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的变形情况,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影响很大,不均匀的变形会使板体与基层脱空,造成板体破裂。当路基强度缺乏,水稳性较差时,会引起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即使路面再厚也会遭到破坏。因此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路基和基层的均匀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土路基和石质路基的衔接处、填方和挖方接头、新旧路交接处、桥涵隧道和路基的接头等地段,以及受地面水和地下水影响较大、水稳性差的路段,非常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所以对这些路段必须加以重视,在技术上进展特殊处理。一般处理的方法是增加较软一侧垫层或基层的厚度,或者路基和基层掺石灰处理,减少不均匀的沉降。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
一、路面宽度
-
. z.
县公路及三级以上其它公路路面宽度平微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