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层建筑结构截面设计及构造
:
1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
2 _、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 ,其他部位不应小
于160mm 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特征值K
•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6、7、8度)
二、三级
产2
,n>°・2
“n<0・ 3
“>
产n《
冬 >
4(暗柱)
0. 25AW
0. 20/1 w
4(翼墙或端柱)
w
OelOAw
Av
0. 20
外4为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为墙肢的长度3
剪力墙的翼墙长度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
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3
4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对暗柱不应小于墙厚和
400mm的较大值;有翼墙或端柱时,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
截面高度加300mm.
(a)暗柱
籀筋;U 箍筋或拉筋尤二人■”
r箍筋或拉筋淑”
oofA\E
籀筋人,箍筋或拉筋尤=2J2
I r
(b)有就增
箍筋山箍筋或拉筋无=4J2
箝筋兀
箍筋或拉筋尤以,/2
(c)有端柱
.
图
M3■■勿。么
^1 J
(d)转角墙(L形墙〉
7-
2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7215)的竖向钢筋除应满足正截面
受压(受拉)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其酉己筋率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应小于
%、%%,并分别不应少于80)16、6016和6014的钢筋(①
表示钢筋直径)
3约束边缘构件内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一级不宜大于100mm ,
二、三级不宜大于150mm :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
300mm ,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2倍。
,其最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配筋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的要求;
2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竖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框架柱
的相应要求;
3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300mm ,不应大于竖向钢筋
间距的2倍;
4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
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2),其配箍特征值入v不宜小于
5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配置不少于4CP12的纵向钢筋,箍
筋直径不应'于6 m 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抗震等级
底部加强部位
竖向钢筋最小:&
(取较大值)
. 6/16
6014
,6412
:.时 12
最小直径
(min)
沿竖向最大间距
(mm)
100
150
150
200
其他部位
抗震等级
竖向钢筋最小量
(取较大值)
最小直径
(mm)
沿竖向最大间距
(nun)
&V. 6014
150
0. 006Ac • 6夕12
200
• 4/12
200
・ 4/12
250
注X】. ,
2符号。表示钢筋直径;
3其他部位的转角处宜采用箍筋.・
♦
且 N400
300
,
% ,%。
,直径
不应小于8mm。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
/10。
、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
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 ,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
1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应E
la ;抗震设计时,
剪力墙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应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