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丹毒的症状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丹毒的症状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按中医对丹毒的辨证论治来看,基本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
四周扩展,舌红,苔薄
黄,脉弦数。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行走困难,且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丹毒的治疗可以用徐清宣堂蒲银散,它作为中药散剂,针对丹毒的诸多症状疗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患处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从根本上切断病机,彻底根治丹毒顽疾。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雷夫奴尔溶液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