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 绩
广西师范学院思政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性学习论文
题 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
组 长〔、学号〕:邱璐璐1408080111
成 员〔、学号〕:甄媛1408080109 崔晓雨14。
三、革命传统
革命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前仆后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党的三大作风是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科学方法。革命先辈们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更值得我们尊
重和学习。革命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表达,其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不怕劳苦的意志品质。在2008 年"5 .12" 汶川大地震中,正因为中国人民有着救亡图存的自救意识,发扬了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从巨大的悲哀中站起来,积极投入到家园重建当中。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珍视中华民族的荣耀历史,继承荣耀的革命传统,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强化民族自救意识,将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五、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时代主题。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把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及个人的权利义务自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其核心在于对公共事务以及公共利益的自觉参与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的内化和认同,从而调动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公民角色意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中,有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虽然民主平等意识有所增强,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公民行为水平较低,许多大学生对公民基本知识了解程度较高,而公民行为意识相对较低。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
个重要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在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