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0
文档名称:

池州城市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38KB   页数:1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池州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沧桑一梦 2022/2/12 文件大小:5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池州城市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文本
1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2
第二章 发展战略和城市规模 4
第空间形态。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规划范围层次
本规划范围分为四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
〔1〕市域:池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8399km2。
〔2〕城市规划区:包括池阳、秋浦、杏花村、清风、清溪、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等11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046km2。
〔3〕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九华河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总面积约200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0 km2。
〔4〕主城区:长江以南、牧之路以西、铜九铁路和芜大高速公路以北,秋浦河以东的区域,总面积约150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0 km2。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下划线加粗文字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文本
6
发展战略和城市规模
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发展带动战略
充分利用池州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后发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塑造城市特色,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池州市在“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的地位。
〔2〕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内生型产业相结合的对策措施,优化池州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型产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调产业上下游配套和产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3〕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遵循“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的原则,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配置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空间集聚政策措施,引导人口、产业向沿江重要城镇集中。在腹地地区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推动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城市性质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皖江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国际生态休闲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成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文本
7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建成现代化产业新城;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为60万人,其中主城区为4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
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60 km2,其中主城区建设用地为40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00 m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1〕市域人口预测
市域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164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18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市域近期〔2015年〕城镇化水平55%,;远期〔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1%,。
特色城镇化策略
〔1〕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化战略
进行分区引导。沿江一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动力,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手段,发挥外向型与内源型经济的互动作用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文本
8
。在内陆腹地地区,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目标,重点发展具有明显区位、产业、规模、交通优势的特色小城镇。同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
〔2〕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
坚持走池州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