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欣赏
一、导入课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幽静、恬
淡、闲适的心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
精品文档
第4 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
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
附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凉州词王之
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境也称境界,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语出佛经,为南朝诗学借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评诗,有“境玄思澹”之语。意境说初见端倪。托名王昌龄的《诗
格》首创了“意境”一词。其后,意境为唐人所重。皎然《诗式》、司空图《诗品》及宋人严羽《沧浪诗话》等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多有建树,至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集其大成。
什么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今人一般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
精品文档
第5 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意境的本质
如果说意象入诗,其本质,可以理解为诗人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对生活,对世界进行取样、重组,试图建立一种艺术秩序。那么意境的本质是什么呢?春天的意境,良宵的意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境,大约就是诗人为心灵自由而营造的精神空间。
但意境本质的这一定义还不完整。这一定义大抵只是属于浪漫主义诗歌的。事实上,意境这一精神空间,并不总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并不总是我们所想创设的。有时,它也会是客观世界所强加给我们的,恰恰是我们所急于逃避的。例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境,“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的意境,警笛凄厉警犬狂吠的白色恐怖的意境。这往往就是现实主义的意境。诗中营造这种意境,并不表明诗人向往它,而只是慨叹它,无奈它,怨恨它。
追求自由的精神家园,向往理想的精神空间,同时,控诉精神牢笼,逃避人生噩梦,这才是诗歌意境的全部本质。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1
精品文档
第6 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二十四明月夜,玉人何教吹。
——[唐]杜牧《寄州判官》
相州有二十四座,一一景,各臻其妙,面者二
十四即吴家,古有二十四位美女亭亭玉立于上吹,因而得名。人杜牧“十年一州梦”,离开州之后,仍然魂梦。首以侃的口吻,在州官的友人:此秋深月明之,你在哪座上与你的知己吹曲呢?里,将想像中的州城的才子佳人歌冶游的画面,与中的二十四位美人吹于上的人
情景,巧妙地叠印在一起,二十四的两种解皆可通,“玉人”指才子或指佳人也都可解。令人仿佛想月上中天,晚
,吹的美人冰清玉,依稀听到悦耳的声如泣如,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梦里江山⋯⋯境极融透、幻美空灵。
着眼于意境,的三种型
“意境”是一个并列。有“境”有“意”。着眼于意
境,可以分三:一是主抒情、直言其意的;二是以象寓意的,其主之意,与客之境相互依存,可主客二元构的;三是客地咏物写景或叙事的即无所寄托的粹的景物或叙事。
李白的《将酒》“君不黄河之水天上来⋯⋯”直抒胸臆,一腔才不遇的狂放悲之情的尽,腹国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3
精品文档
第7 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门的牢骚不平之气的痛快宣泄,通篇只有黄河之水和镜中白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