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docx

格式:docx   大小:8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docx

上传人:小雄 2022/2/15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
——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郑永春
为什么我对科普积极投入?
首先,科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前些年的“大 师”王林、张悟本用绿豆和茄子治病等案例,不仅让我们付 出很大代价,从某种程度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能光有“尖刀队”
——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
■郑永春
为什么我对科普积极投入?
首先,科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前些年的“大 师”王林、张悟本用绿豆和茄子治病等案例,不仅让我们付 出很大代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不利于社会长久稳定发 展。所以,要从意识形态和国家治理的高度认识科普的重要 性。只有公众整体的科学素养提升上去,社会才能良性地发 展下去。
其次,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以前,我们认为科学家 的本职就是搞好科研,但如果走入基层就会发现,我国的科 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原 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科学基础不够扎实,许多企业没有能力 来承接我们的科学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之间缺少 对话渠道和合作桥梁,因而出现了断层。
也就是说,一方面,科学家和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研究成 果;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中间存在的 断层导致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科研成果转化不出去,没有转 化为经济效益。
科研团队就像一支“尖刀排”,它的冲锋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大部队跟不上,整个部队难以形成持久的战斗力。所以,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得不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科技 创新乏力,与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偏低是分不开的。因此, 要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公务员、教师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 科学素养,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强国奠定社会基础。
再次,积极倡导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国家科研机构的科 研人员是职业科学家,但科学研究是纳税人资助的公益事 业,科学家除了做好科研工作,有责任和义务回应社会关切, 告诉他们科学家在做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 做对每个普通人的未来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应该为社会作贡献。 科学家也一样,除了科研工作,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份社会责 任,目的是让科学在社会生根发芽,让更多的人喜欢科学、 感受到科学的乐趣,让科学精神融入到大众之中,这就是科 学家的社会责任。
由数百名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技成 果产业化的单位及个人共同发起的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 盟,目的就是倡导青年科学家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 促进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让科学更好地造福社会。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科普?
第一,做科普要心胸宽广。科研工作要求严谨细致,而 科普工作要求通俗易懂,两者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很大差 异。
科学家懂“科”,但不懂“普”。很多科学家在公众面 前做科普时,没有针对受众的需求,没有掌握方式方法。因 为担心出错,所以大量采用术语和公式;因为担心出错,所 以拒绝媒体采访。这都不利于科学传播。
科学家作为科学传播的发球员,应该掌握“普”的方法, 积极发声,主动建言,对一些风言风语要心胸宽广,一笑置 之。只有科学的声音越响亮,国家和社会才会越重视科学的 发展。
第二,科普要增加娱乐性和商业化的成分。科普的本质 是文化,是带有科学属性的文化。说教式的科普不可能被广 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要让公众与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