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机场设计说明书(机场规划课设)
19
目录
一、机场名称及logo介绍…………………………………………………………1
1、机场名称…………………………………………………………………………1
logo介绍%,计算出年高峰小时客运量为6000人,高峰小时飞机起降架次为75架次。
三、机场场址选择
1、地理位置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坐落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位于淮渤海经济区和靠近京津唐地区,经济较发达,为副省会城市。,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其他三区五市(县级)。地处季风性气候区,常年东南风,设置机场风力负荷95%。
2、自然条件
(1)净空条件
临海依陆,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拆迁量小、噪声影响小、也利于吹填造地,空域条件良好。
地形地貌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咽喉部位,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形胜,腹地广阔。全市地形中,%,%,%,%。东有崂山山脉(巨峰1133米),西有珠山山脉(小珠山725米),北有大泽山脉(北峰顶737米),中为胶莱平原和盆地。青岛市区坐落于花岗岩地质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异。青岛市共有河流224条,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1956-1985)。即墨段河道宽280~320米,最大泄水量5474立方米每秒,建有地下水库。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青岛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东南濒临黄海,其地形东高西低,中间凹陷。在大地构造单元上,研究区位于长期稳定胶辽隆起上,新生代以来的地壳活动特点是稳定—上升—稳定。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以太古界——元古界胶南群的各类变质岩和中生界白垩系各类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对研究区的钻孔和自然剖面研究,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中更新统,上更新统的山前组、大站组、楼山组,全新统的临沂组、沂河组和胶州湾组。在沉积相上,中—上更新统为残积坡积层、冲洪积层,全新统为滨浅海相沉积层、冲积层和冲洪积层。研究区的第四系分布和厚度明显受古地理控制,虽然厚度不大,但分布很广泛。
1
青岛市地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具一定规模的共有5条,多为北东向,少数为北西向,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其规模大,并有多期活动特征,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乃至近代地貌特征。此场址地基相对稳定,. 当然,须在跑道线上补充布置施工地基工程地质钻孔,以指导地基基础构建;停机坪与候机楼等地面建筑工程,也须做同样的工作.
(4)气象
青岛市与日本东京处于相同纬度,气候相似,属于北温带季风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日温差小,气温升降平缓。根据1898年以来的资料,℃。最高气温高于30℃的天数,;最低气温低于-5℃的天数,年平均为22天。年平均无霜期251天,比相邻地区长一个月。
,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春季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回升缓慢;夏季较内陆推迟1个月到来,湿润多雨,但无酷暑,7月平均温度23度;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持续时间长;冬季较内陆推迟15-20天到来,气温低,但并无严寒,一月平均日最低气温-3度。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
(5)电磁环境
所选择的场地在地势开阔的地区,同时周围没有修建或者使用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或设施;没有妨碍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正常使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设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及产生电磁辐射、反射的设施或物体。
(6)地面交通
青岛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很难普及自行车的城市。正因为很难骑自行车到处游走,青岛的公交系统是十分发达的,公交票价也非常便宜。地铁:分别是地铁M3线和M2线一期工程,长约54公里。一期工程(M3线,2009-2014年)自青岛火车站至青岛火车北站, 二期工程(M2线一期工程,2012年-2016年)自西镇至金水路。
(7)与周围城市及机场的关系
位于郊区,与市中心直线距离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