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象的耳朵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
大象的耳朵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自己喜欢,自己舒服,与众不同也不是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似、耷、咦”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慢”等8个生字,会写“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只要、人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和同学演一演这个故事。
3、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5、学着课文内容,仿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第一句:很坚定,认为自己的耳朵本就应该是耷拉着的,是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8)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因为小兔、 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它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9)再读大象说的那两句话,体会大象那不同的想法,以及想像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
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学生学着说这样的词语。
如:自由自在 自高自大 自生自灭
( 4)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
三、再读课文,学习9——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9——13自然段,想想大象是怎样把他的耳朵竖起来的?耳朵竖起来以后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
(1)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2 )请学生汇报。
(3)用横线找出大象耳朵竖起来后的所有不习惯的句子,并读一读。
(4)汇报:
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5)读了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的句子,想想:对于大象来说,究竟是把耳朵耷拉着舒服些,还是把耳朵竖起来舒服些?
(6)于是,大象又把耳朵耷拉下去了。大象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
1、读了《大象的耳朵》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理解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符合自己的心意,自己舒服,就不用去管别人说什么。
2、学生分小班交流讨论。
3、请小班的同学汇报。
五、老师总结。
孩子们,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动听。我们也向《大象的耳朵》这篇童话故事学习,学着编一编这样动听的童话故事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
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学习课文
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读第一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 耳朵,像 。
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 )自( )
那么大象的耳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