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精选】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小果冻 2022/2/18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复****提纲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提纲

课文理解、背诵、文体知识、古诗词、综合性学****br/>二、课文理解
1、?新闻两那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受这些景物焕发出的新的灵性与生命力。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13、?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情——谈苏州园林?,本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14、?故宫博物院?的作者黄传惕,原来是一篇播送稿。文章按照空间顺序,依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端,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
15、?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利用。
16、?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著名的气象学、地理学家。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以生动形象而又典雅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17、?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首先在结构安排上,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成四局部,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其次,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
19、?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20、?落日的幻觉?是一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事理说明文,文章首先从人们喜爱欣赏日出而很少欣赏、吟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然后通过过渡,引出对幻觉产生的原理的说明。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本文是?桃花源诗?前边的一篇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该诗的序。全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找桃花源的情形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阔人民的意愿。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竭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征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品质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肮脏世风的鄙弃,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咏志风世的散文。
23、?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运用说明和描写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载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那么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本文描绘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蓝图,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