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讲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
1
分析单位
2
时间维度
3
研究方式及具体方案
4
各组选题的讨论
5
1
实验结果是否可推及真实世界。
刺激与实验情境的交互作用。
所罗门四组设计(Solomon four-group design)
随机分组后,仅有后测的对照组设计(4)
2
经典实验设计
通过一个控制组控制前测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差分-控制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索罗门三组设计
第二个控制组没有前测。
通过第二个控制组,控制前测与实验刺激的交互作用。
实验刺激的影响=后测3-(前测1、2均值)
交互作用效应= 实验组总的影响-前测的影响-实验刺激的影响
索罗门四组设计
继续控制实验外因素的影响。第三个控制组只有后测。
控制组1
前测+无刺激
实验组
前测+刺激
控制组3
无前测+无刺激
控制组2
无前测+刺激
3
研究目的
前面我们说,社会研究是为了能够科学而系统地了解(陈述)、理解和解释某些具有一般性的社会现象。
一个具体研究的目的:
探索(exploration)以形成初步认识
现象特殊新鲜或者研究者对现象不熟悉。形成初步命题或假设;探讨深入研究的可行性;发展后续研究需要使用的方法。
如你想了解瓮安事件,广东乌坎事件。
如你想了解人大校园文化的演变。
描述(description)以刻画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概括性。(总体)
人口普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一些人类学考察。
解释(explanation)
试图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通则性解释,个案式解释。要求具有针对性,集中。
为什么男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比例要低这么多?(学习态度),毕业意向受哪些因素影响?
你为什么选择人民大学?
4
不同目的的研究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对象规模
小样本
大样本
中样本
抽样方法
非随机
简单随机、比例分层
不要求按比例
研究方式
观察、无结构访问
问卷调查、结构访问
调查、实验
分析方法
主观、定性
定量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初步印象;形成假设,探索进一步研究方案。
描述总体状况、分布特征、子群体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基本特征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内容广泛、规模大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理论性研究(重在探索主要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的因果机制;检验理论假设。)
应用性研究(重在描述总体状况,并且在已有解释和机制基础上针对社会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5
分析单位
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区别于观察单位。家庭研究,分析的是家庭,观察的是家庭中的个人;同样区别于抽样单位。
个体
通常是特定群体中的个人,如80后,吸毒者,同性恋中的单个人。
描述由其组成的群体,解释群体运作的机制
群体
如不同帮派,不同家庭的比较研究,学生社团,宿舍
家庭规模、结构、地位是否送新生报到
组织
正式组织,如民营企业、学校、医院、基层政府
国有集体企业是否在与职工的签约率上更高?
社区
空间性+组织性
社区流动人口越多,是否治安事件发生率越高?
社会产品
各种产物,如网站、游戏都算;婚礼葬礼仪式、课程;家庭制度、社会运动等等
6
区位谬误及简化论
区位谬误:以宏观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认为以区位为单位得到的结果页可以在区位的个体中得到证实。
流动人口比例高的社区犯罪率高——》流动人口更容易犯罪
流动人口更容易犯罪——》流动人口比例高的社区犯罪率较高。
简化论:以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面的现象。
以单一的微观原因解释宏观现象。
非洲国家民众智商低——》非洲的落后是因为这些人比较笨(忽略了太多其他宏观因素,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问题不能如此简化。
以有偏观察替代一般模式。因一个文盲成为亿万富翁就断言文化水平越低越好。
保证做结论时的单位就是证据对应的单位。
7
时间维度
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studies)
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资料。如人口普查,就像照相。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ies)
趋势研究(trendstudies)
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同样的研究内容,同样的测量方法,具体的内部个体可以不同
同期群研究(队列研究,cohortstudies)
在同一时点经历了某一事件的群体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的研究。具体个体可以不同,但必须属于该特殊子群体。
跟踪研究(同组研究,panelstudies)
每次调查的人是一样的。探讨动态过程及其原因。样本流失问题。
8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
采用问卷或结构访问系统、直接地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