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核心,长期存在的僵化的德育形式,无视了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以文化知识灌输为核心,长期存在的僵化的德育形式,无视了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开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学生片面、畸形开展,整体素质明显下降,而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开展,而且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智力开展、情感意志有着亲密联络。因此,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2、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是缩小差生面积,进步教学质量的需要。由于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亦有学校课程负担过重及教不得法的因素,当然究其根源源由于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造成了学生弃学、厌学现象大量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转变和进步差生不能靠高压手段,不能用加重课业负担的方法,也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在心理动因,用科学的心理分析的方法找出原因所在,才是治本的最好方法。
    3、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是维护学生身心安康的需要。21世纪被人们称之为“焦虑的世纪”。据专家所作调查,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依赖、任性、退缩、孤独、懒惰、逆反等心理偏向现象,假设不及时很好地矫治,就会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安康开展,影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开展心理安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强自我调节才能;还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导致心理冲突、造成心理压力的不良诱因,起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需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们会以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但由于他们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形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常感到茫然、困惑和烦恼,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安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战胜挫折的才能,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才能和生存才能。
二、心理安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要全面浸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老师和政工团队干部,更要增进心理安康教育的意识,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有助于进步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一般的学科老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把心理安康教育浸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群体组织和社团应该为学生心理素质的进步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开设课程让心理安康教育进入课堂
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学生必要的心理学和心理安康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和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生理卫生和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