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声声慢》的微课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4、练习法:这是稳固知识、开展才能的有效方法,结合导学案的练习,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关键在一个“精”字。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如今我们先来听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的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一剪梅》)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一剪梅》:,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假设用一个字概括,是何字?(愁)假设在这个愁字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是怎样一种愁?(闲愁,闺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现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看看写的又是什么愁?(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以朗读为起点,、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和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和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分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国家灭亡,失去丈夫,颠沛流离)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衬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3、鉴赏意象,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写到:“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渎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字说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酒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呼儿将出换美酒,和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由此我们可知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秋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风指秋风的诗句?
(秋风秋雨愁煞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由此我们可知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雁的诗句和其他诗人作品中含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
由此我们可知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