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初中地理知识树地理.ppt

格式:ppt   大小:614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地理知识树地理.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2/21 文件大小:6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地理知识树地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地理知识树地理
大洲
地区
国家
世界区域地理
亚洲
东南亚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中东
日本
印度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教材逻辑结构
考察极地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水乳交融构成导学生小组合作
说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发现各地形区大致海拔
观察亚洲主要河流及其大致流向
引导归纳总结地形、地势、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合作意识及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亚洲气候特点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图上旅游活动
组A:从南向北从雅加达到雅库茨克
思考着装变化,气候类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组B:从哈尔滨到阿斯塔纳
看景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组C:从孟买---海南---广州---北京---哈尔滨
发现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并简单分析原因
组D:观察亚洲季风冬夏风向的变化和不同,并归
纳总结
组E:结合图表,说出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全班归纳总结
1 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一种分布最广?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培养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感受气候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亚洲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文化
主要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讲授法和讨论法
通过图表-------感知人口众多
通过计算-------意识到资源的不足
图表实例-------感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展示------体会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地区间的差异
观察对比------发现经济的巨大差异,并简单分析一些国家的差异原因
培养学生学****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七年级地理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
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
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第九章 西半球
的国家
美国
巴西
极地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
他的国家和地区
中东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
主要类型
形成原因
面积
长期受殖民统
治,经济落后
民族种类众多
人类文明发
祥地集聚
地区划分
特点
地形和河流
河流、湖泊
地形
人口最多的大洲
经济发展差异
人口总数
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
内部经济发
展不平衡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形和河流
地形
河流
地理位置
地区划分
亚洲地形特点:以山
地高原为主,
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的气候
形成原因
主要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河流
湖泊
面积
4400万平方千
米,面积最大洲
半球位置
里海
经纬度位置
共计北亚、中亚、东亚、东南
亚、西亚、南亚6个分区
相邻大洲
及洲界线
湖泊的世界之最
特点
贝加尔湖
死海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共分9种
地跨热、温、
寒三带
东、北、南
三面临大洋
面积广阔、深
入大陆内部
北美洲
非洲
欧洲
东西距
离最长
跨纬度最广
大部分在
东、北半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地域文化与
自然环境
人口增长对
环境的压力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经济发展差异
形成原因
衡量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的指标
根据该地自然环
境原因产生了地
域文化特点
人口总数
约有40亿人,占
世界人口的61﹪
沙特阿拉伯
经济差异较大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历史条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三类产业构成
人口与资源、环
境的关系
印度
中国、新
加坡等
沙特阿拉伯
东西伯利亚
也门
恒河三角洲
印度尼西亚
日本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流域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东南亚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
农业生产
山河相间
与城市分布
多火山、地震
的岛国
发达的加工
贸易经济
俄罗斯
国土辽阔
自然资源丰富,
重工业发达
印度
水旱灾害频繁
东西方兼
容的文化
自然地
理特征
多火山、地
震的原因
工业及分布
农业
交通运输业
民族构成单一,兼有
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华人、华侨集
中的地区
世界第二
人口大国
自给有余
的粮食生产
发展中的工业
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