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故事治疗
第1页,此课件共15页哦
原始历程:实际上就是童年已失落的语言,是游戏与想象的语言,也是充满创意、活动与冲动的语言。它来源于自然,与心理活动的潜意识层次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受“为乐原则”主宰。
儿童故事治疗
第1页,此课件共15页哦
原始历程:实际上就是童年已失落的语言,是游戏与想象的语言,也是充满创意、活动与冲动的语言。它来源于自然,与心理活动的潜意识层次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受“为乐原则”主宰。
次级历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进入不同的阶段,这个阶段所重视的乃是逻辑、秩序,以及语言表达中种种句法及语意的规则。这类成人语言就是次级历程,代表了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第2页,此课件共15页哦
互动说故事
这是一种特别的设计,用来诱发儿童说出自己创作的活自发性的故事,并且利用儿童心理分析响应其故事,以进行治疗。相较于成人的自由联想,儿童的故事与幻想结构的确较不会受到抑制或扭曲,而他们的动力意义也较不会被遮盖或改变。自发性的故事本质是投射性的,让儿童有机会够透过不受意识左右的隐喻,“安全”地表达病态的希望、恐惧与防御机制。
互动说故事要儿童借由虚构的角色想象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必须出于原创,必须要有开头、某些发展,还有结尾;这时候故事可以搭配道德结论,但是这并非必备条件。接着,治疗师辨认出故事的动力意义,并且使用故事中的隐喻来建构带有治疗目的的响应。响应的故事会提供一个较为健康、较不带有冲突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取代儿童原来充满冲突的故事版本。
第3页,此课件共15页哦
适用条件:
患者年龄在3到15岁间(最有效率的是在学龄到青春期);
不会对说故事产生抵触心理;
智力上无严重障碍
几乎适用于各种童年问题
PS:如果儿童对自己说故事的能力没有多大信心时,治疗师可以利用图案(扭曲线条图画)来辅助说故事的过程,让儿童找到开始的方向。
第4页,此课件共15页哦
诱发儿童说故事
将说故事的程序安排成talk show的形式,让儿童扮演“特别来宾”的角色。
使用录音机,给他们自恋的满足感
当儿童要求治疗师与其共同创作一个故事时,为了避免影响到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治疗师可以为其开头,但不介入故事的其他成分。
第5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治疗师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治疗师应该要透过儿童在故事中所使用的隐喻来响应,而不是直接向儿童来诠释故事的主题、冲突或其他内容。不过,治疗师可以在说故事的过程结束后与儿童进行对话讨论,借此澄清故事中某些模糊的元素,同时建立故事里的角色或主题与儿童生活经验中的平行关系。
第6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整个治疗过程最终目的就在于儿童能够吸收全新且适应良好的策略,并且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冲突,发展情绪成长的能力;一旦完成这个阶段,那么儿童就可以结束治疗。
第7页,此课件共15页哦
那森的案例
那森的基本情况:
生母酗酒、吸毒,偶尔会出卖自己的肉体,曾和几个男人同居,那森和其哥哥姐姐均不知起生父是谁;
那森出生后经常是由姐姐带,但哥姐俩经常欺负他;
那森的生母在其两岁时因为酒醉驾车肇事被捕,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生母;
之后有整整两年的时间,他们是被安排到几个寄养之家;
现和养母、12岁的哥哥及同母异父的姐姐同住,养父要和养母离婚,并且已经搬离他们。
第8页,此课件共15页哦
现在的表现:
行为毫无条理、难以控制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该如何控制冲动、时常勃然大怒,以及与自己的兄、姐保持竞争的态势。
不过其智力中上,拥有相当的语言能力以及很好的想象力,因此适合接受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个别治疗。
第9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故事一
儿童:从前从前,有一只猫和一只狗,还有一群小小孩。有一次,小小孩迷路了。。。。。
第10页,此课件共15页哦
分析:
那森故事里儿童只能透过魔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出现猫和狗来评估状况,并且拯救那些迷路的儿童。。。。。
第11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故事二:一颗破碎心
对故事二的响应
不同处:治疗师的响应中强调对破碎的心的治愈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努力付出,而故事一太强调魔法的作用
第12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故事三:一只小白兔
儿童的结论:要帮助人和动物,就算你不认识他们也一样
治疗师响应的结论:有些伤口有用远不会完全痊愈,但只要时间足够,借由关心与耐心、滋养与了解,不论是小动物还是人都感觉到自己的完整;如果有人对你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要说出来,即使那人不愿意听,也可以找愿意听的人。
第13页,此课件共15页哦
治疗师的
分析
治疗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