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2
文档名称:

中国茶文化.ppt

格式:ppt   大小:11,690KB   页数:1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茶文化.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21 文件大小:1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茶文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 国 茶 文 化
1
整理ppt
主要内容
一、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二、茶的传播
三、饮茶史
四、茶叶的种类
五、茶水
六、茶具
2
整理ppt
盖人家每日不可
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25
整理ppt
茶的传播——茶在国外的传播
茶传入印度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到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26
整理ppt
饮茶烹制的三个发展进程
唐煮 → 宋点 → 明泡
↓     ↓   ↓
煮茶 → 点茶 → 泡茶
↓     ↓   ↓
吃茶 吃茶 喝茶
27
整理ppt
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茶粉撒人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谓之“吃茶”
烧水开→调味盐→撒茶粉入锅→煮沸→舀入茶碗→连汤带茶粉→“吃茶”。
28
整理ppt
29
整理ppt
宋点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用沸水冲泡茶粉、饮用。
用汤瓶烧水,瓶有柄有流,先冲少量开水调匀,谓之“击沸”,再冲至满,饮用。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30
整理ppt
茶筅(xian) 茶糊糊
31
整理ppt
抹茶(Matcha)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32
整理ppt
日本茶道用具
33
整理ppt
擂茶
擂茶,就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的养生茶饮。
34
整理ppt
明泡
过程:茶→加入沸水→冲泡→饮茶水(留渣)。
做法: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再强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一开二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而讲开头。
“明泡”特点: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
——“粉改叶”、“饮茶留渣”,可观可赏。
35
整理ppt
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
“碗泡口饮”,即一套三件头:盖碗
“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
36
整理ppt
明泡在饮茶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促进宜兴紫砂茶壶时兴起来:造型多变化,并可画可雕,品茶玩壶派生出来。
促进多种茶类出现:发明白茶、乌龙、红茶、黑茶和花茶。
品质因素区别增多:明清时在绿茶基础上相继增加色香味形的评比。
37
整理ppt
茶文化
广义:自然科学 技术体系
狭义:
价值体系
精神的
人格的
主观的
38
整理ppt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物态文化 (栽培 制造 加工 茶具 建筑等)
制度文化 (纳贡 税收 外贸 )
行为文化 (茶礼 风俗)
心态文化 (价值观 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 精神文化 核心)
39
整理ppt
茶艺
茶道

40
整理ppt
茶艺
什么是”茶艺”?
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狭义---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41
整理ppt
台湾范增平先生认为:

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的、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
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42
整理ppt
茶艺六要素
人之美
茶之美
水之美
器之美
境之美
艺之美
43
整理ppt
茶艺六要素
人之美:1 仪表美 2风度美 3语言美 4心灵美
茶之美:1茶名之美 2茶的外形 3茶色之美 4茶香之美 5茶味之美
水之美:1水之美的标准 2水的分类 3水之美的鉴赏
44
整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