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论语读书笔记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读书笔记5篇.docx

上传人:mama 2022/2/2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读书笔记5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还有,不仁者不行以久处约,不行以特长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也就是说不仁的人不行以许久地居于贫困之中,也不行以许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慧的人利用仁。环境的长期不变或是频繁更换都有可能导致仁者好人恶人的衡量标准发生变更,也就难免会有偏颇之时。那样就不能为仁拥德了。
  读《论语》就像是在上孔子的中文说教课一样,有的句长,有的字短,但其中蕴含的道理都是深邃的,甚至有的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与这位老圣人对话可以知国之事的硝烟充满,可以知社会事的纷繁困难,可以懂人性的深邃难料。《论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读完的,更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读透彻读明白的,即使都能明白参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很困难的。
  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为仁者能读书,能辨丑恶。倘如一生在某个阶段,在某一年,在某一个月,在某一天能明白,能为仁,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读后感










  第一次完整地阅读完《论语》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味同嚼蜡,也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体会。但对孔子的形象却有了和以前不同的看法。
  以前总以为孔子是个圣人,但现在越看这本书越让我感觉孔子并不是一位圣人。“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看到这一节时马上引起我的反感。此节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孔子已经把自己当成神使,有些傲慢自大。“子罕篇”五节、九节,又一次体现了孔子的自大。“乡党篇”让我觉得孔子是个强迫症,因为里边写了很多琐碎的行为规范,没做好就不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心理学学问可知梦是大脑皮层潜意识区活动产生的,我怀疑孔子是不是真的想复原周礼。“述而篇”十一节“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莫非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就不会当心谨慎吗?“好谋而成者也”从这里看得出来孔子并不懂得出谋划策,这本书中也没有什么地方有体现孔子有这方面的才能。“子曰:民可使由之,不行使知之。’”我猜这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缘由吧。“泰伯篇”二十节“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还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好像体现出孔子对女子的轻视,我倒新奇孔子是用什么观念看他母亲的?










  对于孔子的徒弟们,我觉得他们对孔子是盲目的个人崇拜。《论语》就是由他们编写的,里边记录着一些孔子的生活行为,跟伦理哪怕有一点关系的东西都记上去了。从弟子的言论中可知道他们对孔子是特别敬重和爱戴的,而且不允许他人诋毁孔子。在孔子死后,更是把孔子推向圣人的高度。:“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为不知,言不行不慎也。夫子之不行及也,犹天之不行阶而升也。”孔子,圣人,真的是这样吗?里边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
  孔子总说着礼,认为君主至上。孔子想复原周朝的制度,分封制,层层分封,界限严明。孔子是一个没落贵族,复原分封制意味着孔子可以得到分封。假如孔子诞生于一个解放了的奴隶家庭,他还想复原周礼吗?
  当然,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既有令人称道的一面,也有让人排斥的一面,没有谁是完备的。我认为孔子也不是。
  论语读后感
  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书里的内容告知大家的东西恒久是最简洁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才智”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爱上